春天到了,赶赴一场场人才招聘会成了高校准大学毕业生们的一个“头等大事”。
随着大学连年“扩招”,大学生们普遍感到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然而,日前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我市高校有一半以上大学生认为,目前校园环境比较适合自主创业。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在企业兼职、打理自己的门店,成为众多大学生就业前的“演练”。
各显神通 自主创业
在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我们见到了凡铁军同学。他酷爱网络技术,从上大一时起,就通过图书馆、网络授课等方式掌握了网页制作、数据库、编程等计算机专业技术。大三时,小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从技术到财务全都一个人打理。目前,他已经为洛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建立了几十个网站。同时,他还在课余到洛阳理工学院教授网页设计,据说月收入超过3000元。
曹楷同学的创业项目则是做“校园代理”。他告诉我们,为了成为一名大家信任的“代理”,自己自学了不少营销管理方面的书籍,在学习中逐步掌握了项目策划的要领。现在,他已经成功代理了步步高电子辞典、优百特MP3等产品在校园的销售。
李楠、焦志强和刘永政同学的“招”更鲜。身在校园,他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小刘开的是快餐店,自己还兼“外卖”;小焦与人合开的是一家饺子店,小李则加盟经营一个饮品店……
采访中,这些同学说,挣钱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借助这个平台和载体积累创业经验,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做好心理和实践准备。
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多
高校涌动“创业潮”,校方的态度很积极:坚决支持。
据了解,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也为“创业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先了解了这些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的政策,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为此,我们先后采访了市工商局、市地税局以及部分金融机构。
据介绍,大学生自主创业,需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金(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金(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另外,大学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商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可以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
调整好心态 避免盲目创业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热情,但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
对此,河科大经管学院院长席升阳分析认为,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使大学生很容易陷入误区,“因为他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经验相当匮乏。因此,大学生创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方面,靠在企业打工或者实习,来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靠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为自己充电,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盲目创业,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许多同学认为,有了创意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其实,创业需要理智而不是冲动,需要冷静而不是狂热。大学生创业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更要有好的心态。千万不能视野狭窄、过于自负,而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席升阳说。 本报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翟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