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吗?我去年买了一辆电动车,电池坏了,车行该不该给换?”“我好容易攒钱买了一套商品房,房产证拖到现在也没办下来……”昨日上午,市工商局12315举报申诉指挥中心电话不断,记者现场接听电话,倾听消费者的烦恼诉说。
当日9时,洛龙区的郑老先生在电话中向12315反映,12年前,他在关林市场附近买了一套25平方米的门面房,不久之后就发觉上了开发商的当。当时合同上约定由开发商代办产权证,但至今仍未拿到产权证。更让郑老先生又好气又好笑的是,开发商建房时没有留外出道路,房子门前道路是某村集体土地,经过得掏“买路钱”。原来“买路钱”每年300元,如今涨到每年1000元,至今他已掏了12年的“买路钱”。
“都过去12年了,为啥现在才来申诉?”我问。郑老先生回答说:“如今消费维权的环境比过去好多了,俺盼着能够得到解决。”
“我给厂家打了18次电话,空调的事至今没有圆满解决。”又一个电话打进来。退休干部陈朝印反映,他前年10月买了一部空调,安装时线不够长,使用了旧线。维修人员上门换线时操作不当,烧坏了空调,随后一年里修了两次。如今空调基本能够运转,却添了不少硬伤,陈老坚决要求厂家更换新机,但被厂家一再拒绝。
在12315工作人员协调下,陈老先生和厂家代表先后赶来。双方一碰头,言语不合当场争吵了起来。“设身处地想想,厂家到底有没有责任?该不该以适当方式解决?”工商人员的话让双方安静下来,开始协商解决办法。
在太原北路一家读书社,退休职工刘传寿花了138元,为孙子办了一张读书卡。今年春节后,他发现读书社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卡上还有90多元未消费完,和他遭遇一样的人不在少数。“骗孩子的钱,行为太恶劣了!”电话那头,刘师傅气愤地说。
工商人员查询发现,该读书社营业执照已注销,给店主打手机也没人接。眼见工商人员无可奈何,刘师傅希望工商部门将店主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以后再申请营业执照时不予办理。“绝不能让他有机会再骗人。”刘师傅说。
刚放下电话,另一个电话又响起来,让我应接不暇。据12315指挥中心主任赵利波介绍,至当天16时,12315共接到群众咨询投诉753起,其中消费者申诉126起,举报7起。
本报记者 孙利华 本报通讯员 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