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崔宏远 摄 |
|
1月末起,我市各试点药店陆续请中医坐堂。药店请来的医生能否赢得大众信任?医生会不会与药店构成商业利益链?试点之初,这些问题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现在,中医坐堂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3日9时,中州中路某药店刚开门,店内中医坐堂医诊所里已挤满问诊者。值班的是擅断疑难杂症的朱大夫,很多患者是慕名而来。王亚玲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她脸上突然长出红斑,又痛又痒,到多家医院看过都无济于事。第一次来这里时,她还半信半疑,治疗一段时间后,她就打消了这种顾虑。
涧东路的王女士说,前几天她想到药店买川贝冲水给孩子治咳嗽,幸亏药店里有中医,给她讲了川贝、贝母和浙贝的区别,要不然她还真会买错药。
药店请来的医生,会不会乱开药?
看着朱大夫给王亚玲开的药方,上面只有4味药,3天的量。王亚玲说:“大夫说先喝着试试,有效果再来。平均费用比以前节省一半。”
4日,在几个试点药店门前,记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访了多名在药店刚问诊完或有过问诊经验的市民。调查结果显示,坐堂医生在多数患者眼里比较称职,但也有1/5的患者觉得“开的中药药方比以前吃的西药稍贵”。
由于中医坐堂是被禁6年多后重新起步,实际操作中仍有问题存在。按规定,取得中医执业资格并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医生才能“登堂入室”。但在许多中医坐堂医诊所里,患者却无法看到坐堂医生的相关资格证件。我市还特别规定,在职职业医师不得坐堂行医。据调查,试点药店中请的多是大医院的退休老中医,但几名坐堂医生在与记者交谈时也透露,自己是在本单位排班空闲的情况下出来兼职的,“如果本单位需要加班,这边可能就要请假了”。
本报记者 邓超 见习记者 戈晓芳 实习生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