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记洛阳市天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荣彬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记洛阳市天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荣彬
  洛阳市天源集团董事长马荣彬。

  市、县领导视察高山村新农村建设。
  董事长马荣彬、总经理程相吾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马荣彬向洛阳市爱心教育希望工程捐款。
  马荣彬在工厂调研。
  天源集团办公大楼。
  创新机制求发展 改善民生图和谐

  人物档案

  洛阳市天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荣彬同志,195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高山乡郑村,大学学历,在职研究生,现任伊川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洛阳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企业维权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工商联执委会副会长。

  马荣彬同志曾从事行政工作16年,1993年下海领办民营企业。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全身心致力于民营经济,工作上开拓,管理上创新,事业上发展,带领广大员工和股东,改善民生,奉献社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被誉为“天源模式”。多年来,天源公司先后支持教育事业、慈善事业、文化事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累计出资和捐资达2860余万元,表达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手足之情。

  创新发展是基础,科学发展是根本,体现着一个企业对社会的关爱之心,对百姓的奉献之情。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创新发展机制,提升企业活力,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不断地增长经济实力,使自己的义举、善举、创举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造福这片热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小康大道,富裕富足。

  人生的最大享受,就是和大家一起发展,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得到大家的认同。

  ——马荣彬

  成功面前从头越

  短短几年,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洛阳市天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荣彬同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身心致力于民营经济,工作上开拓,管理上创新,事业上发展,带领广大员工和股东,改善民生,奉献社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被誉为“天源模式”。他以“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带领天源集团投身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投身建设环保型、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的伟大事业,闯出了一条当今民营企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公司先后支持教育事业、慈善事业、文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公益事业,累计出资和捐资2860余万元,表达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亲民、爱民、助民、为民”的手足之情。

  正因为这样,天源集团和马荣彬同志连续赢得了一项项殊荣。公司先后被授予“洛阳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两个翻一番’特别贡献企业”、“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洛阳市最具活力企业”、“洛阳市税收先进企业”、“洛阳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捐资助教先进单位”、 “慈善事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马荣彬个人也连续获得“洛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洛阳市希望工程爱心使者”、“2006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度洛阳市十大经济人物”、“河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爱心中国——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2007年,天源集团又先后获得“对口支教先进单位”、“慈善工作先进单位”、“纳税超千万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资助‘寒门骄子’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奥运福娃爱心传递先进单位”等荣誉,马荣彬同志也荣获了“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荣誉和成功面前,董事长马荣彬同志未敢喘息,未敢松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带领的是一个民营企业集团,企业的发展、壮大、成败、得失,关系着万余名员工、几千农民股东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一方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的增长、民心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改善民生的责任、发展经济的义务,驱使他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鞭策他转变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活力,激励他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当天源公司已经成为伊川县民营企业的“老大”,似乎发展已经到了顶峰的时候,“得寸进尺永不止,始终只觉天源小”的企业理念,使马荣彬没有为公司的现状满足、陶醉,他深深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公司发展道路的艰巨。他清醒地认识到公司产品存在着粗放单一、技术含量低、相对于其他高新企业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更清楚也更了解最终实现公司 “立足河洛,称雄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发展战略中“立足河洛”的重要意义。于是,坚持科学发展,比发展运作,比智力运作,比高科技运作,比新项目运作,占领了他工作的每一天时间,充满了他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创新机制求发展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适应变化才是永远成功的关键。如果发展观念陈旧,思想滞后,企业机制不活,模式不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就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形势。因此,马荣彬同志在公司的会议上多次强调:“看一个民营企业规模的大小,发展的快慢,生存期限的长短,不仅要看报表、数字,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经营模式、手段、机制以及克服其体制弊端的措施和力度。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在于把眼光放在当前的利益上,而在于能不能把企业从散漫的、原始的、无序的、短期的行为状态中解放出来 。”

  家族式的管理、合伙式的经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促使促成了许多民营企业的兴办和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分配不公、资金链的断裂、人员流动性的缺乏、“生意好做,伙计难合”的问题和矛盾,就成了企业继续发展、继续生存的桎梏和障碍。这些弊端在家族合伙的体制下难以克服,以致于断送了许多企业的大好前程,因此,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长,一般在3年至4年左右。但天源在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使企业转型适应规模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适应经营模式的需要,就组建集团公司,促使人力资源共享、资金余缺互补,克服了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清除了前进中的一个个弊端, 顺利地、健康地走过了10年的光辉里程。

  民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快速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策略。和其他家族合伙制企业一样,天源公司创办之初也有过曲折的过程。但它又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在马荣彬同志的带领下,企业进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成了企业发展资金的筹集和扩大、企业用人机制的放开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并实施了一系列提升和加强企业执行力等的重大举措,为天源集团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公司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采取了全员绩效考核、竞争择优上岗的举措,并运用科学、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的安全、生产、销售、 工程、采购、利润、消耗以及遵章守纪、廉洁自律、综合管理能力、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和定量、定性分析,最终作出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综合评判和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的导向功能,公司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业务拓展、防范和化解风险、保障依法合规经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实现公司“立足河洛,称雄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的宏伟战略目标起到了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

  马荣彬同志把企业发展的路子和模式归纳总结为:家庭作坊式——合伙制——公司制——集团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按照这个路子和模式,天源集团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改革和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为发展而改革,因改革而发展,发展推动改革,改革促进发展。

  公司的员工和股东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在集团年度总结大会上马荣彬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声音:“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公司各级领导、全体员工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思想上观念上要由小富即安的思想向快速、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转变,在发展战略上由立足本地发展向立足本地、跨区域发展的方面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方面转变,在项目发展和盈利模式上由粗放式的生存发展向集约、科学发展的方面转变,在经营目的上由追求利益最大化向追求企业、股东、社会共同繁荣进步的方面转变。”

  马荣彬这样说了,他带领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也这样做了。投资1.2亿元、采用余热发电回转窑工艺、年产30万吨高标号水泥的集团公司第二水泥厂动工后,天源集团与土建单位、设备生产厂家、安装单位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密切合作,日夜奋战,仅用一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地提前完成了余热发电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基建、安装、试车、投产等任务。一年建成投产,一次试车成功,首创国内同行业建设速度最快、工程质量最优、一次性并网发电等新纪录。

  余热的循环再循环、利用再利用,既发了电又烘干了物料,既节省了热能又新生了电能,还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益。这项工程投产后,不仅安排了几百名农民工,拉动了当地运输、装卸、编织、餐饮等第三产业的火爆,富了一方群众,而且还保护了生态,构建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

  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的公司第二水泥厂竣工后,为了彻底改变工厂的生产环境、工人的生活环境,天源公司坚决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不惜牺牲企业利益2000余万元,主动拆除了原第一水泥厂机立窑生产线。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原县办水泥厂,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环境严重,倒闭破产后被公司收购。原厂厂房陈旧,设备闲置,如何修旧利废呢?公司经过论证,决定对原熟料粉磨系统生产工艺加以改造,将原机立窑拆除后改建为熟料库,外购水泥熟料进行水泥成品生产。这样既利用了原厂的设备,又增加了生产能力,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方兼顾,而且还增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压力。

  为进一步建造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还新上了一条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对更多的工业废料进行超细粉碎后掺入水泥原料之中,变废为宝,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社会综合效益。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的矿渣超细粉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超细粉20万吨,粉磨水泥25万吨,两项销售收入合计近1亿元,利税大体在1000万元左右。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设于市高新产业开发区的天源集团项目发展中心,站在引领洛阳发展的最前沿,广交朋友,收集信息,发展项目,捕捉商机,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好、市场前景可观的项目正在紧张筹备中,不日即可动工建设。

  改善民生图和谐

  “兴一批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是天源集团发展的主旋律,也使马荣彬这位民营企业家同老百姓有了更浓的情愫、与民生有了更深的情结。

  立大理念,促大发展,有序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马荣彬创办企业的愿望、组建集团的初衷、奉献社会的行动。公司经济实力的强大和企业文化对股民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公司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天源集团在新农村建设中行动早、思路新、效果实,在企业所在的伊川县树起了一面民营企业“建设新农村,天源打先锋”的大旗。

  天源集团在伊川县有17个煤矿,这些煤矿多数分布在该县高山、半坡两个乡,涉及12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由于历史原因,村落和企业无序分布,困扰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5年10月,马荣彬主持召开董事会研究决定:由公司全额出资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让村民乔迁新居。同时,集团还提出了矿区整体搬迁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标准、严要求,达到节约耕地、节约资源、提高农民生活品位的目的,即公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节节高”工程。这一举措,把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建立发展型、节约型、环保型、和谐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被誉为民营企业的“民心工程”。

  公司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股东们的全力支持,更得到了矿区内广大村民的衷心拥护。2005年年底,公司制订了矿区新村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决定拿出8000万元,用3年至4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完成11个矿区新村的建设,并先期筹集1500万元,把矿区内高山乡高山村的新村建设作为试点、亮点,先行一步,继而全面推开。马荣彬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新,质量要好,要把惠及农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大事办新,新事办好,真正把企业办成老百姓富裕文明的家园,把新农村建成农民高品位生活的乐园。”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矿区新农村建设事务办公室,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矿区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迅速展开工作。当前,公司投入的资金已全部到位,近100户农民已经乔迁新居,街道、路灯、绿地广场、卫生所、中心幼儿园、农家超市及沼气池等公益设施应有尽有,一个高标准、高品位的新农村形象已经矗立在高山大地上。

  高山新村的成功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新建成的民居设计合理,采光好、通风好、适用性强、观赏性强,像社区里的小别墅,不仅使村民们爽心悦目,而且令城里人也眼馋。宽敞的街道、明亮的路灯、洁净的环境、丰富的活动,使村民们在劳动之余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文明。居民住房由过去的“外延型”变为“内涵型”,楼房向空中发展,大大节省了土地。过去农户的宅基一般占地0.6亩左右,现在只有0.25亩。新宅占地与老宅复耕相抵后,全村实际多出了40亩耕地。同时,企业所在地的70%农民就近打工,人均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一笔不菲的收入实贴贴地装进了农民的腰包。

  高山新村建设试点的成功,为公司全面展开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整套的成功做法、成熟经验。2007年3月,公司在伊川县半坡乡又成立了一个新农村建设事务办公室,为老君堂村新村建设投入资金近700 万元,建成了67户农民新居,建筑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目前大部分村民也已喜迁新居。

  进入2008年,天源集团为从“生产发展”的根本上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决定组建农业产业化公司,把公司的发展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新农村整体规划和搬迁结合起来,支持、扶持农民土地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公司化经营,引导、帮助广大农民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子,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努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一个更大、更新的发展方案正在天源集团领导班子的运筹之中。

  村民支持企业发展,公司的发展又惠及社会、福泽百姓,企业、村民互依互靠、互惠互利,形成的鱼水关系、良性循环,更为公司做大做强、百姓富裕富足,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人和人的牵手,心和心的相通,经济的发展,民生的福祉,生态的自然,社会的和谐,是马荣彬同志永不懈怠的追求!这种追求引领着天源集团做大做强,朝着做百年企业的目标奋勇向前。                                     (许光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