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凤玲
2004年8月9日,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市文明办文明单位管理科科长铁安民打来的,因为以前通过采访认识了他,所以他想找我“帮个忙”。
没想到,这个电话引出了一件“大善事”。
当年6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我市幸运地得到了6个资助学生名额。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调查全市提出申请的19个同学,但是调查结果却让他们无比为难:19个孩子,个个优秀;19个孩子,个个困难。
出于一个记者的敏感,我当即决定到几个孩子的家里去看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寒门骄子的家庭困境
第二天,我、铁安民和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一起,到新安县磁涧镇寒鸦村的党琳琳家走访。
党琳琳的父亲2001年不幸因电击离开了人世。父亲的死击垮了母亲,她患上了精神病,年迈的爷爷奶奶更是疾病缠身。
“学费难倒了我,爸死了,妈疯了,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谁能给我这笔钱?”面对我们,党琳琳泪流满面。
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靠给学校帮厨解决了伙食费。在2004年的高考中,她以优异成绩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
接着,我们又来到老城区邙山镇土桥村张金果家、老城区商场街苗鹏家、洛龙区龙门镇李屯村刘志坚家。我们看到的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家徒四壁。可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孩子的乐观和坚强。
一稿激起股股暖流
我回来后,连夜写稿,写成3000多字的《19名寒门骄子期待爱心援助》,2004年8月11日,《洛阳晚报》以整版推出,并在文章后面留下了铁科长和我的手机号。
第二天,我们俩的电话就成了烫手的热线。许多单位和个人都主动表示要资助这些孩子。
报社领导临时决定,举行一个资助仪式,并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主要领导出席。
12日上午,在洛阳日报社的6楼多功能厅里,发生了让我和19名大学生终身难忘的一幕:
鸿信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喜庆出资3万元把1个贫困学生4年的学费全包了;凯瑞房地产公司捐款2万元,作为3个孩子的学费;洛阳民居房地产公司出资2万元包了1个学生4年的学费;涧西区富兴管业有限公司出资2.5万元资助2个学生;金苹果国际名店资助7000元;涧西区卫生防疫站工会主席赵淑芬送来了3550元,她说这是全体职工的心意……
市民王志红、楚君说,她们要尽微薄之力,每人联系1个孩子,每个月资助100元钱,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李璞(化名)是个打工者,把省吃俭用的1000元拿出来资助1个孩子;轴二小的小学生赵梦帆决定把自己每月的100元零花钱统统捐给金果姐姐……
19个孩子发誓:“今天你们给我们一个机会,明天我们回报社会一个骄傲!”
一天之内,我们共收到捐款130950元,19名寒门骄子上大学的费用全部解决。
温暖与感恩的互动
2004年年底,在铁科长的提议下,受资助的19名大学生聚会。他们向我们汇报了在校学习情况。
此后的每年,他们都定期聚会。
让我们欣慰的是,这19名学生都品学兼优:清华大学的楚卫军、中国人民大学李迎斌、北京化工大学的王贝贝、北京中医大学的李明、上海交通大学的赵园园、中国农业大学的毛晓伟成绩都很好,还在学校担任了干部。
而且,这些学生也很知道感恩,每到节日,他们都给资助自己的好心人打电话。他们表示:以后一定要尽力帮助别人,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楚卫军还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考上了研究生……
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