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26版:纪念特刊·花繁叶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报人风采
边乡行结下不了情
万里跋涉 西游新记
本报记者的足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边乡行结下不了情
本报记者 杨海彤
1999年“边乡行”采访小组在路途中。 (本报资料图片)

      

  1999年10月16日中午,一辆标有醒目的“洛阳日报·洛阳边乡行采访车”字样的越野车缓缓驶入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当年的6月2日,正是在这里,“洛阳边乡行”采访活动拉开了序幕。那时,扣马的乡亲们正在忙碌着收获金色,我们写出了“边乡行”的第一篇稿子:《扣马麦客》。如今,扣马的乡亲们又播下了绿色的希望,我们则写下了“边乡行”的最后一篇稿子:《招一招手》。

  一

  “洛阳边乡行”大型采访活动,是洛阳日报社“庆祝建国50周年系列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周边地市接壤的边乡,不仅在距离上远离洛阳市区,而且大多是贫困乡。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把边乡所发生的变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于全市人民面前,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次采访活动历时4个半月,行程11700余公里,采访了9个县(市)的48个乡镇、170余个行政村,采访过的乡、村干部及农民逾千人。本社先后有25名记者参加了采访活动,共发表稿件240余篇(幅),计174400字。

  通过采访,我们在向全市人民真实汇报边乡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把边乡的优势介绍给人们,以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边乡,参与边乡的开发和建设,使我们共同的家园尽快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是我们“边乡行”采访组所有成员的最大心愿。

  二

  参加“边乡行”采访活动的记者除潘庆明、丁开端同志外,均为35岁以下的年轻记者。边乡采访条件之艰苦、采访难度之大,许多年轻记者前所未遇。

  最常提“意见”的是肚子。边乡多在山区,村与村相距较远,采访中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儿,再加上天热劳累,每天能吃上两顿正经饭,那得叫“幸福”。同时,山区的水软硬不一,今天还在拉肚子,没准儿明天就该肚子胀了。不少人开玩笑说,一趟“边乡行”下来,咱的肚子成“万能型”的了,没有消化不了的东西。

  最头疼的是稿子被“枪毙”。边乡采访,强度高,白天采访晚上写,连轴儿转。带队的潘庆明要求又极严格,不是说采访不到位,就是说写得不够深,往往一篇稿子几遍折腾,才能盼到“就这吧”三个字。这种情况在首站孟津县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孟津8天,创下了每日工作时间18个小时的纪录,创下了一篇稿子写5遍的纪录。年轻记者张志峰梦中采访、杨海彤因犯迷糊经常丢东西,因此获得“傻子村长”称号,这些笑话均出自孟津。

  要说采访中最希望得到的,是住处里有一张可供写稿子的桌子了。无论是农村的小旅馆,还是敬老院,鲜有放张桌子的习惯。趴在床上写,还必须有克制“睡上一会儿吧”这种念头的坚强信念,所以只好或找个板凳,或借用膝盖儿。天热时屋内异味太重,只好到院子里,有时也爬过房顶。

  边乡的路险,不怕,咱心理承受能力强;边乡的路窄,也不怕,采访车开不过去,咱还有两条腿。怕的是走错路。一天傍晚,在宜阳县盐镇乡采访完去宜阳县城时,司机在一个三岔路口问“县城怎么走”,路人随手一指,黑暗中行驶多时,终于看到了万家灯火。可下车一看,让人哭笑不得:到了新安县城。后来才知,并非指路的人有意使坏,而是三个路口通往三个县城:宜阳、新安、渑池。

  三

  从边乡采访归来,坐进我们的办公室,环顾室内的办公设施,凝视窗外如茵的草坪,再回想起边乡基层干部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胸中的敬意越发强烈起来。

  边乡的工作、生活环境,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无法体会到的。他们所得到的报酬之低,也出乎人们的预料。在我们采访过的48个乡镇中,乡干部们工资最高的500多元,低的仅200元左右,就这还不能正常发放。许许多多的村一级干部,三五年没领一分钱是常事。然而,他们仍无怨无悔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抛洒着心血与汗水。

  梁合生,这位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在洛宁县河底乡党委书记的职位上已经度过了8个春秋。在他的带领下,河底乡干群齐心合力,使这个洛宁最穷的乡,一跃在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排行第二,而他却因病留下了明显的残疾。安颖芳,这位边乡唯一的女党委书记,在白土乡已任职11年,作为一位母亲,每年和年幼的儿子见不上几面,以致于儿子常问从身边走过的女性:“你是妈妈吗?”唐枝楞,偃师市府店镇唐窑村党支部书记,为带领乡亲打井,已嫁到外市的她义无反顾地又重新把家迁回贫穷的娘家。新安县石井乡西地村支部书记刘建设更是因为守在建校工地上,耽误了给女儿看病的宝贵时间,以致于女儿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边乡采访的4个半月,基层干群在艰苦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给我们采访组所有成员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

  四

  回首这次“边乡行”采访活动,尤其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以自己的行动,向边乡的干部群众展示了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风貌,为洛阳日报社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采访开始前,我们便为采访组定下了这样的规矩:住宿不讲条件,随遇而安;不喝酒,更不吃酒席,无论何地均吃家常便饭。这两条,我们一直很好地坚持了下来,受到了所经乡镇干群的好评。

  我们不满足书面材料,坚持实地调查采访。为此,我们攀上过海拔2000多米的全省海拔第一村,我们步行30余公里采访过深山独居户,我们凌晨2点起床观察过栾川县三川乡“豆腐张”做豆腐的全过程……在烈日下,有人身上蜕了一层又一层皮;在淫雨中,有人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不达到采访目的我们没有退却过,也没有一位记者说声苦、喊声累。

  在沿途,对我们采访过的贫困户,在替他们想办法、找门路的同时,我们还代表报社资助他们。栾川县白土乡家境贫寒、正在借钱学习汉白玉雕刻的小姑娘杨模环,接过我们送上的300元钱时,双目含泪说:“我要把自己今生雕刻的最好的一件汉白玉作品送给洛阳日报社。”我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乡镇基层干群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保证了整个采访活动自始至终进展顺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