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25版:纪念特刊·花繁叶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和洛漂队首漂长江
随队采访 农民长征队
报人风采
跟踪采访西部黄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随队采访 农民长征队
本报记者 郭万志
  199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之际,来自洛阳三县一区的15名男女青年,在1986年的长漂勇士霍学义带领下组成了中国洛阳农民长征队,长征队计划用一年时间重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这在当时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壮举。作为家乡的媒体,洛阳日报社决定派记者随队采访。在跟随长征队采访的8个多月的时间里,本报记者和农民长征队队员一起,“枕石盖星披月,冷露透衣裳”,徒步穿越了赣、湘、粤、桂、黔、川、滇等六省一区,沿途考察了500多个县乡镇。

  征程的艰辛与感动

  1992年8月1日,长征队擎着“中国洛阳农民长征队”旗帜,从江西瑞金出发。起初觉得很新鲜,可一连几天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慢慢地就感到劳累、乏味了。

  长征队踏上路途近20天,就遇到了资金短缺。队里随即派2人回洛筹措资金,相约半个月后在湖南道县相会。但长征队8月17日到达湖南宜章县白石渡镇时,全队只剩下150元,离道县尚有210公里,行军需要四天到五天,而以往全队每天吃住要花100多元。大家讨论决定,剩下的钱每人分10元,争取5天内赶到道县。

  那两天,记者往报社发回了两篇报道——《露宿》和《饥饿困扰》。在《饥饿困扰》中记者这样写道,凌晨1时,至临武县城,大家又露宿在县城外一座小桥上。躺在桥上,听着桥下潺潺流水声,四周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望着夜空中闪闪的星光,大家说起家乡的风味小吃——牛肉汤泡馍、羊肉烩面、白吉馍……然而,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一会儿,人人肚中作响……

  夹金山,生与死的体验

  翻越夹金山的历程是最难忘的。夹金山平均海拔4000米,最高海拔4824米。1935年6月12日,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1993年6月12日,中国洛阳农民长征队来到夹金山脚下。10时许,我们开始翻越。夹金山气候多变,刚刚还是好好的天气,一眨眼就乌云滚滚,雷鸣电闪,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砸下来。沿着泥泞的山路艰难行进一个多小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广阔的草场,远远望去,一条白白的“之”字形山路蜿蜒而上,直通夹金山山顶。藏族向导说,踏上那条共有九个拐弯的山路,才算是真正开始爬山。

  雨渐渐停了下来,才过了两个“弯”,大家已气喘吁吁,将过山腰,风云突变,漫天大雪扑面而下,刚才还是汗流浃背,现在却是冻得直打哆嗦。越往上走,越感呼吸困难,两腿只觉是像踩了棉花似的,软软得抬不起来,风越来越大,漫天的雪花夹着小米一样的冰粒打在脸上,稀薄的空气使人几乎窒息——头发痛、眼发困,只想睡去。但大家都咬紧了牙关,因为每个人都得到了警告:如果这时候坐下来休息,便会像当年许多牺牲在雪山上的红军战士一样,因缺氧再也起不来。我当时拄着一根木棍,心里数着走过步子,停下来喘喘气,再走。下午五点多,走上山顶,人已处在云雾之中,此时我已看不到其他队员,喊了几声全无回应。突然就很想休息,于是我干脆找个石头坐上去,点上一支烟,裹裹衣服,静静欣赏漫漫的云雾,那时候真想坐下来,不想再走,哪怕就此睡去。没过多久,听到藏族向导在云雾中喊,他将我接到山顶一座庙内,接过向导递过来的烧酒,猛喝一口,心中很热。晚上10点,我终于赶到了阿坝藏族自治州达维乡的一个旅店,看到已在那里的队友,我喊了一下:给我做一大盆面条。随即便回到屋里倒头睡到天亮……

  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为了做好报道,当时洛阳日报在二版专门开设了《来自长征路的报告》专栏,家乡人民给了长征队极大的支援。新华社、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四川日报、甘孜日报等10多家媒体对长征队作了报道。长征队还应邀为当地作了200余场报告。谢觉哉夫人王定国、老将军孙毅等还在北京会见了长征队队长霍学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