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10月20日洛阳日报第一版。 潘郁 摄 |
|
从1959年起,洛阳日报的记者们在报社编委会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报道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和“刘玉华姑娘组”同一时期推出的典型报道中,还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先进群体,如轴承厂终磨小组、供电局带电作业班和被誉为“矿井下的尖兵”的龙门煤矿二○一掘进队等。
1964年,我国开展了“工业学大庆”运动。当时的洛阳轴承厂滚子终磨小组和全厂一样,由于实行计件奖励制度,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但同时也出现了重产量轻质量的不良苗头。终磨小组组长董相岐及时召开小组会,对照“大庆精神”,发起了“我们是为谁劳动”的大讨论。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我们是工厂的主人,我们要干出使自己信得过、检查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的产品。
通过自我加压,他们把产品质量从当时的三级品提高到二级品,产品精度比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了一大截儿,大大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终磨小组提倡的“信得过”精神,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洛阳日报及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进行大力宣传。
典型报道推出后,1965年6月,轴承厂党委命名他们为“信得过”小组,号召全厂职工向他们学习。后来,“信得过”活动得到原一机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机械行业进行推广。
洛轴几代人用心血和汗水浇铸的“信得过”精神,如今已成为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洛阳市供电局带电作业班也是一个“充满了战斗力”的先进集体。
1958年,洛阳七大厂建设如火如荼,用电负荷十分紧张。检修线路或者抢修线路时,如果拉闸停电,将会给工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市供电局的职工从报纸上看到,鞍山市电业局有“带电抢修高压线”的先例,大家受到启发,也组建了一个带电作业班。他们自制专用工具,发明了可调节的脚扣,用蚕丝绳代替绝缘材料在高压线杆上吊换磁瓶……
经过不断摸索,带电作业班实现了在110KV高压线上带电换导线和带电换水泥电杆。
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洛阳日报挖出了这个典型,并在报纸上进行了连续报道。这下,洛阳带电作业班出了名,西安、兰州、广州的同行纷纷来洛阳“取经”。后来,市供电局带电作业班还在中南六省和西北五省的行业技术大比武中多次夺得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