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记者来到杜欣跃家中。他刚从菜地回来,一见面就念叨:“《洛阳日报》对农民很关照,尤其是帮了菜农不少忙,我家种菜、卖菜的很多信息都是从报纸上看的。”
杜欣跃生于1948年4月7日,李楼乡桃园村4组村民。村子临近市区,许多村民靠种菜发家致富,老杜家也种了三四亩菜地。
“种菜是细致活,粗心不得。”老杜颇有经验地说,种菜和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而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比如白菜,啥时候种、啥时候收、啥时候藏,都有很多讲究。
老杜说:“《洛阳日报》不光头版报头上每天都有天气预报,而且凡是该变天了,都会专门刊登文章进行分析,有时还提醒农民该如何做,参考价值很大。”老杜家的菜一般都用三轮摩托车拉到李楼蔬菜批发市场和中原农贸城去卖,天气状况直接影响出行和市场行情。所以,每逢大风、雨雪天气,他都要认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并告诉前去卖菜的儿子,便于他了解情况。
老杜说,去年日报还开设了小栏目《说天气》,内容更贴近老百姓了,服务性更强了,村里的菜农都爱看。
在村里,杜欣跃还是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之类的事,老杜都要去帮忙,因为老杜还喜欢看《洛阳日报》副刊,学到不少民俗知识,在这方面经常能派上用场。
老杜住在近郊,还很关心城市建设:“洛阳这几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虽然不常到市里,但一看报纸就知道哪儿又修路了,哪儿又变美了,这都是报纸‘告诉’我的啊。”
小时候,杜欣跃家里较困难,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了学,但强烈的求知欲一直促使他经常学习,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报和看书。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好多村民都订了《洛阳日报》或《洛阳晚报》,今年,老杜也订了一份《洛阳晚报》,每天都要仔细看一遍。
“洛阳解放60周年了,我也整60岁。今年咱洛阳应该有很多大事、喜事要发生,于是我特意订了份报纸。嗬,果然不出所料,《洛阳日报》要寻找同龄人,我刚好符合条件,这对我有特殊的纪念意义。”老杜兴奋地说。
本报记者 李银刚 实习生 曹喜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