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时光荏苒,洛阳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日开幕的洛阳城乡规划成果展上,被称为“洛阳规划活字典”的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国恩,向人们讲述了城市规划中发生的点滴故事。
“一五”重点项目选址方案4中选1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被确定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一五”期间确立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花落”洛阳。既要建设新的工业基地,又要保护众多古迹,城市规划者到底该如何规划?
李国恩回忆,对重点项目的选址工作,规划者一开始拿出了4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在老城以西,原吴佩孚兵营旧址附近,即西工区;第二套方案,在今唐寺门以东;第三套方案,在洛河以南地区;第四套方案,在涧西另建新城。
经过多方论证,规划者倾向于把几个大厂建在西工区。李国恩说,当时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前期选址工作都做完了,而中央几个主要部委都已原则同意洛阳上呈的这个总体规划意见。但规划意见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那里“卡了壳”。郑老在意见书上写道:“该区(西工区)是东周王城遗址所在,不适宜大兴土木。此方案不妥。”
选址工作悬而未决,一些国家重点建设的“后备”城市如哈尔滨、郑州等地开始“跃跃欲试”,想把项目争取过去。
“那么多朝代定都洛阳,还放不下一个中国一拖!”最后,经毛泽东同志拍板,规划者终于确立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思路。经过几年建设,一个层次清晰、规划科学规范的涧西区快速崛起。以西工行政区为中心,以老城居民生活区、涧西工业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带状城市形态,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城市整体规划的“洛阳模式”。
“城市是一本书,不能缺页”
从1987年主持制定《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至今,李国恩一直在为保护老城区的旧风貌和涧西区的苏式老建筑奔走呼吁。
李国恩说,城市就是一本书,不能有“缺页”,无论是规划者还是建设者,都有义务保护证明城市历史连续性的遗存。
他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城市领导者和规划者对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东西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未来10余年,城区发展将有“大动作”
李国恩说,目前,《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已通过省级评审,详细的城市控制性规划正在编制当中。《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城市定位,提出着力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山水园林洛阳和文化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
他透露,第四期规划的远景发展构想图中,最明显的特征是“两跨”,一是洛阳新区将跨过伊河向东发展,与偃师市区一体化;二是吉利区将跨过黄河,向南发展,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届时,洛阳城市模式将呈现以现有城区为中心,以偃师和黄河两岸为副中心的‘一城三心’的新特点,城市和山体、河道、遗址的关系会更和谐。”李国恩说。
本报记者 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