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民俗文化庙会都会为游人献上一道丰盛的“民间艺术大餐”,将于明日开幕的第18届民俗庙会又有哪些难得一见的民间技艺加入呢?您不妨跟着记者一起去民俗博物馆看看。
在我国甘陕边界的秦岭深处,有一个叫赤沙镇的村庄,上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社火种类——“快活”社火。
“快活”社火以《水浒》中武松杀西门庆为其兄武大郎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中,“武松”在前,身后是被制服的“西门庆”的13个“打手”,他们有的被剪子、锥子刺进眉心,有的被菜刀、铡刀劈入脑门,有的被利斧、镰刀砍进头颅……整个场面十分逼真,故又称“血社火”。“快活”的取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取《水浒》中地名,即“快活林”;二是取其意,即铲除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们很快活。
由于路途艰险,赤沙镇的“快活”社火很少走出大山,这次来洛是第一次出省表演。
泥咕咕是鹤壁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一技艺起源于隋末,流传至今。
浚县泥咕咕发展到现在已有3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以《三国演义》、《水浒》中的人物及老虎、孔雀等动物为原型进行塑造。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加之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
罗山皮影是豫南地区一个独特的民间地方剧种,始于明朝嘉庆年间,唱腔从信阳民歌、楚调和花鼓戏中演变而来,影人造型大方别致,道白、音乐等都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罗山皮影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具有十分强的生命力,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成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展示项目。
此外,参加此次庙会的还有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河洛大鼓、剪纸、动物杂技等40多个项目。庙会将持续到17日,游人可乘坐7、16、17、22、57路公交车在民俗博物馆站下车。
本报记者 邓超 实习生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