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很多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机关空调开始从“自律”走上“法律”。
据了解,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的情况下,公共建筑内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
公共建筑含义
何谓公共建筑?去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
《通知》对公共建筑(单位)的界定是: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除外。
《通知》首次明确细致地提出,公共建筑内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一般情况下,空调运行期间禁止开窗。
26℃和20℃的设置前提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在要求公共建筑内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时,加了一个前提,即在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的情况下。
那么,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是什么概念呢?
据市有关专家介绍,在人居住的房间里,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左右。或者说,室内温度恒定在20℃至26℃,相对湿度控制在30%至70%,声环境35分贝到45分贝,是比较舒适的。
这就是说,对空调设置的最高、最低温度,不是单纯以室外温度为标准,而是一个综合气象因素,也是国际通用标准,这个前提的界定是比较科学的。
从“自律”到“法律”
其实,随着人们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省市对机关空调夏季、冬季的温度设置,特别是夏季的温度设置,都有指导性要求,普遍比较“自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办公楼每年入夏,都要张贴出空调温度设置的明确要求,也是不得低于26℃。在去年7月记者对全市机关空调温度设置的暗访中,不仅市直机关,各区机关也是如此执行。
除了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我市不少商场、酒店也在盛夏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对空调温度设置要求,大家普遍比较接受。
现在说进入“法律”阶段,是指国家开始采取法律的形式来约束,对不作为的,进行相应处罚。这就是《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和以往各地自我约束的不同之处。
该《办法》明确提出,国家机关等公共建筑使用单位,如违反空调温控规定,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超期不改者可根据相关法规处以10万元到30万元罚款。
从“自律”到“法律”,折射出社会大进步。 本报记者 王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