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反“右倾”,我是报社的重点受批判对象,却没影响评先进,还被推荐出席了洛阳市文教群英会。
上报先进事迹时,相关人员客观反映,以正面为主,同时列举了我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意是:在反“右倾”前对人民公社、大办钢铁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机关、工厂已是全民所有制,办公社没有必要;火炉、铁锅砸碎炼钢可惜了;盲目相信“农村食堂办得不好、农民生活苦”的叫嚣等。经打字员打印后准备送交,时任报社党支部书记的李登隆同志看完材料后,自言自语地说:“先进事迹写这些干啥?”他随即拧开钢笔,把上述内容一笔勾销。
1960年年初,我出席了市文教群英会,并获得出席省文教群英会的提名。当时实行地管市,出席代表要经地区审核。可能是审核者特别注重“根红苗正”的缘故,我这个家庭出身不好、又有“右倾”言论的人被刷下,换由报社的另一位同志参加。
未能出席省文教群英会,我并不觉得特别遗憾,因为能出席市文教群英会,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受批判,言犹在耳;挖根源,刻骨铭心。我还能奢求什么?
我们这一辈人,经历的政治运动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今为战友,明为敌人;今为运动骨干,明为挨整对象。座上宾朋与阶下囚犯之间,只有一纸之隔。我也整过人,为人所整又何必太在意。
然而,我三生有幸:受批判与当先进工作者两不相干,究其原因,是我的领导者中有厚道人。
厚道人不是圣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发脾气、训人。他们也要领导搞政治运动,也要划“右派”、反“右倾”。只要你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运动中批判你,看似声色俱厉,实则高举轻打。迫于压力,他们也不得不挥泪斩爱将。或曰,他们也可以不做违心表演。可千万不可忽略,他们的乌纱帽可以不戴,临阵换帅的结果,必将有更多的人被整得更惨。那年月,领导难当。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置上级部署于不顾,逆风行事,只要能尽量保护一些人,保护到尽可能程度,就足够了。
我当年受到善待,主角是当时主持报社全面工作的赵瑞同志。据我看,他当时压根儿就没有把我的“右倾”言论当回事,甚至根本不认为有什么错。而且在我受批判时,他并不把我当批判对象对待,也不曾私下指责、埋怨过我。我有“右倾”言论,受到批判,年终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且被推荐出席市、省文教群英会,只有他才能拍这个板。不是铁了心要善待我,他可以找出很多理直气壮的理由,把我排除在先进名单之外,可他没有这样做。厚道心肠可鉴。
在去年春节座谈会上,我对王子厚同志说:“我深感有生幸运,每逢关键时刻,都有厚道人士相助。”这是心里话,由衷之言。
厚道人可贵更可爱,却又可遇而不可求。我于1957年进入报社,一路走来,得益于厚道人多多,每每念及,无不敬佩,值此报纸创刊60周年之际,谨向他们祝福!祝他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