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重庆4月25日电(记者 刘健 田刚)东部沿海地区继频现“民工荒”后,又将面临劳动力资源新难题:“民工源头”的中西部地区开始通过提高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与东部争夺劳动力资源。
东西部劳动力“价格落差”基本弥合
在四川省资中县鱼嘴村,记者与几位农民工一块儿算账,发现到沿海打工者在收入上没有什么明显优势。22岁的田伟在江苏打工,月工资1500元,每月吃住花费800元,还能存下700元,除去来回的路费1000元,春节能带回来七八千元。同村21岁的田增良在成都打工,每月收入也有1500元,干得好可达1900元,吃住用的花费每月700元左右,最后能带回家近万元。两人年纪、学历相当,其收入在本村有一定代表性。
在四川省隆昌县、重庆市铜梁县,记者采访了4个村20多位农民工。他们普遍认为,各地打工收入的水平相差不是太多,即使沿海地区稍高一点,也被长途外出的通讯、交通成本抵消掉了。
重庆市合川区农民孙辉菊是全市最大的民间劳务输出经纪人。孙辉菊总结说:上世纪80年代,重庆与沿海的工人工资存在巨大的“落差”,打工有淘金挣钱的感觉,但如今东西部劳动力价格“落差”逐步弥合,甚至“倒挂”,比如电子业,重庆的月工资水平为1200元至1600元,而广东只有1000元出头。
劳动力价格“落差”逐步弥合,为什么还有上千万人去沿海打工呢?劳动就业部门认为,一是与东部相比,中西部就业机会太少;二是中西部本地劳务市场不发达,就业信息不畅,而且缺乏大规模产业集群,在同行业中跳槽或再就业难度较大;三是农民工打工主要靠同乡、亲属关系网络,“惯性”使他们首选沿海。
农民工开始向中西部回流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西部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不少中西部地方政府已把引回劳动力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重庆劳动输出第一大县开县有40余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说,县里明确提出“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把大批先富起来、有一定经验的沿海打工者吸引回家乡,带动大批农民返乡创业。重庆南岸区则开始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每年新吸引来2万多名外地农民工。
四川省资中县就业局局长张兴民认为,农民工回流现象已经出现,据估算,过去资中县的外出打工者有80%在沿海,现在沿海地区只占40%左右。
农民工思乡之情也是回流的重要原因。四川省资中县的巫小燕在江苏吴江的纺织厂做挡车工,已经打工5年,包吃住月工资1400元。她说:“在外打工实在太累了,一年到头三班倒,从来没有过周末和节假日,而且独自离家多年,十分想念家乡。我正在找机会,只要有同等条件的打工机会,或者待遇稍低一些,也要回到成都或者老家打工挣钱。”
东部沿海应警醒 提高待遇是关键
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除东部在劳动力价格上“动力”不足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农民工对社会待遇不满。由于政策的原因,经过了近30年整整一代人的艰辛打工,农民工仍不能在东部成为“新市民”,留下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家庭长期骨肉分离。二是对企业待遇不满。随着新一代工人维权意识的提高,打工者在养老、医疗、工伤、劳动时间、食宿、业余生活等方面与厂方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
重庆市合川区劳务输出经纪人孙辉菊说,现在广东一些企业,工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工资仍停留在七八百元包吃住,虽然反复向他们提建议,但没有太多改观,现在,他手上来自广东沿海地区的普通工人需求订单在5万人以上,但最多只能输出两千人。
孙辉菊告诉记者:“一些沿海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很不规范。比如根据重庆市合川区的规定,劳务经纪人每输出一个劳动力,可凭劳动合同到合川市就业局领取100元奖励性补贴。广东、浙江的用人企业宁愿多掏100元给经纪人,也不愿签订合同。有的企业为了防止工人辞职,要扣压一个月工资,或者扣压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