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农业危机四伏,一些农产品出口国迅速转为进口国;相比之下,我国农业和农村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国际粮食“飞涨吃紧”
国内粮价“温和可控”
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大豆价格上涨75%,玉米价格上涨47%。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2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
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日前表示,粮价上涨是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已威胁到全球2000万贫困儿童,使1亿多人陷入贫困中。这场危机使粮食计划署“面临成立45年来最大的挑战”。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10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粮价同比上涨5.7%,2月份上涨6%。国内粮价上涨表现出温和性、结构性和可控性等特点。这显示,迄今国际粮价飞涨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冲击。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盛来运对记者说,一季度我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创近10年来新高,达到8%,首先是2007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和春节价格高峰期影响。另一方面,南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也对一季度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影响。
根据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近期的监测数据,自3月份以来,我国肉、蛋、菜、粮食等价格已有不同程度的盘整和回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显示,3月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环比下降11.3,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4.1。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和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接近顶点,二季度我国物价上涨将趋缓,全年物价将呈“先涨后降”的温和走势。
忽视农业“警示”各国
“中国之重”彰显魅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日前表示,一季度我国农业生产整体状况良好。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总体好于上年同期。猪牛羊禽肉产量一季度同比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增长2.3%,有力保障了肉类产品的市场供应。
近4年,得力于“重中之重”的惠农政策支撑,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大关。国家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这与国际市场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形成鲜明对照。
权威专家分析说,这次世界粮食紧张原因复杂。客观上说,一是一些国家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导致食用粮油供给减少。美国2007年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同比增长50%,已占玉米总产量20%以上,欧盟60%的油菜也用于生产燃料,这冲击了世界农产品供求格局。二是一些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需求扩大。三是石油涨价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
但一些专家强调,本轮世界农业危机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即近年来一些国家发展战略出现偏差,对农业重视不够,导致农产品供应量不足,质量下降。
相形之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被称为中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支农惠农的长效机制。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创历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又出台了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等10项措施,在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的基础上,再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正是在持续利好政策带动下,一季度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0.8%,投资增幅是二三产业的2倍还多。在一季度企业利润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农副食品加工业位列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
农业弱质地位没改变
“两个防止”不容懈怠
尽管一季度我国农业形势稳定,但潜在问题仍然不少。盛来运分析认为,当前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但关键在于抓住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结构性上涨的农产品价格稳定,对于预防通胀意义重大。因此,保障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已成为缓解通胀压力的当务之急。
记者在调研时发现,由于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同时,在目前的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影响了种粮积极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562万公顷,比去年有所减少。
有关专家强调,由于造成粮油紧张的因素具有长期性、全球性特点,世界粮油价格上涨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世行预测,今明两年国际粮价将继续攀升。国际粮价上涨会通过进出口贸易从两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一是进口的部分粮食品种价格高,对国内市场产生拉抬作用;二是国际粮价走高会吸引国内粮食出口增长,对国内粮价本该因增产导致的自然回落产生抑制作用。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对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只要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就能保证我国城乡居民分享农产品“量足价稳”之惠,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