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暖阳包围着刘爱菊由一对拐杖支撑起的虚弱躯体,虽然这位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大四女生历经磨难,但眼神却始终充满着坚定……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随着学校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的开展,刘爱菊坚忍不拔、直面人生苦难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师生。
“往前走!必须往前走!”
刘爱菊来自周口市太康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进了村,很快就能找到我家,因为全村只有我家还是土房子……”身体羸弱的父母苦苦支撑着艰辛的家庭,刘爱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父母分担压力,成了她从幼年就开始的梦想。
2004年,大一新生进校还处于军训期,当同学们还沉浸在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兴奋中时,刘爱菊已经在闲暇的时候找到了第一份做家教的工作。
这条艰苦的勤工俭学之路在刘爱菊的大学生活里从未间断。
她经常一个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来往于几个请她做家教的家庭中间。
刘爱菊对宿舍楼看门的“楼妈”总是充满歉意。因为她常常天未亮时就出门,回来时已是万籁俱寂的午夜,“每次都麻烦‘楼妈’帮我开门,真是不好意思。”她说。
去年暑假,刘爱菊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新学期来临前,她不但凑足了自己的4000多元学费,还给刚去南阳上大学的妹妹汇去了2000多元。
为了把勤工俭学挣来的钱省下来寄给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刘爱菊把自己的日常开销压缩到了极限。
她说,最艰苦的时候,她曾经吃了一个月的馒头。
“往前走!往前走!必须往前走!”这句话被她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给了她克服困难的无穷动力。
凭着优异的成绩,刘爱菊连续3年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今年由于成绩优秀还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自己急需钱,但在奖学金发下来的当天,她还是从中拿出1000元捐给了班里同样贫困但没有领到奖学金的同学。
怪病突袭
就在为凑足自己和妹妹的学费而如释重负的第三天,刘爱菊“不小心”扭伤了左脚,接着左手也肿得像馒头一样。
起初她没有在意,直到疼痛愈演愈烈,她才去医院拍片子。诊断结果让人吃惊,在X光的照射下,她的左手中指与手掌连接的骨头竟出现了神秘的被“腐蚀”现象,左脚踝关节附近的骨头也出现多处裂痕。
在半年多时间里,她辗转去过郑州、许昌等地的多家医院,终于找到了病因,这是长期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手脚骨质、骨髓坏死现象,是现在医学很难治愈的一种疑难杂症,不但手术费需要十几万元,术后的治疗也非常昂贵。
虽然治疗刚刚起步,但花销已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一贫如洗。懂事的刘爱菊不顾父母的劝阻,又回到了日夜想念的校园。
愿意一辈子教书育人
忍受剧痛的刘爱菊瞒不过身边的人,校园里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向她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去水房打水,有陌生的朋友帮她把暖水瓶提回来;去上课,班上几名男生轮流背着她去教室;翻开被褥,经常能发现不知道是谁把钱塞了进去……
家教工作给刘爱菊带来了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也让她充分享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无限快乐。“看着一些孩子成绩提升了,有自信了,我无比欣喜”。让她最难忘的是,有一名学生在她的帮助下,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孩子在菲律宾的父母竟亲自打电话过来对她表示感谢。
即将毕业,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的病情没有太大好转,但她仍拄着拐杖去找工作。凭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她几次通过了应聘教师的初试,但都止步于复试,“还是身体状况不行,我怕耽误了听我课的学生……”
现在,学物理的刘爱菊正在忙着完成毕业论文《万有引力的建立工程》,“只要我能重新站起来,毕业后,祖国哪儿需要我就去哪里!”她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邓超 实习生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