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陆柱国。 | |
许多人是看着《战火中的青春》、《雷锋》、《闪闪的红星》电影长大的,高山、雷锋、潘冬子等银幕形象至今仍在人们的脑海中闪现。当得知这些电影剧本的创作者陆柱国是洛阳人时,我们的崇敬和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我的思想、生活都表现在作品中
采访陆老并不太容易,因为他一向低调,不愿接受采访。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一个兵,没什么好写的。我的思想、生活都表现在作品中了。”
几番周折,我们终于有幸拜见了这位大家。走进陆老家,正面墙上挂着两幅大照片:一幅是陆老与江泽民握手的照片;一幅是陆老手握华表奖杯、满面春风的照片——那是去年他获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时的照片。他家的书柜里面摆放着5个奖杯,分别为两个华表奖、两个金鸡奖和一个夏衍文学剧本奖,这些记录着他的创作历程,印证着他的辉煌成就。
陆老原名陆云卿,1928年10月12日出生于宜阳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新华通讯社兵团分社记者,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社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副厂长,中国影协第四、第五届董事。
1950年他创作了反映淮海战役的中篇小说《决斗》,那是他的处女作。上世纪50年代前期,他相继发表了《风雪东线》、《上甘岭》、《踏平东海万顷浪》、《最后一个冬天》等小说。
1958年陆老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后,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创作,他先后与人合作或独立创作了《海鹰》、《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雷锋》、《闪闪的红星》、《西南凯歌》、《道是无情胜有情》等十余部电影文学剧本。
特别是他在古稀之年创作的反映朱总司令战斗生活的影片《大别山上》和反映红军小战士生活的《我的长征》,分别获得了华表奖和金鸡奖。他也成为目前我国仅有的5名获得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老艺术家之一。
创作,在火热的战场上
如果说陆老的非凡成就在许多资料里都能查到,那么陆老与洛阳的渊源,恐怕鲜为人知。当本社总编辑邓明选向陆老介绍今年是洛阳解放60周年、也是《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时,陆老立即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还参加过解放洛阳的战役呢!”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1948年3月
,我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3纵、8纵和晋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4纵、9纵及泰岳军区第5分区部队,抓住郑州至潼关间国民党守军防线空虚的有利战机,组织28个团10万余人,发起了解放洛阳战役
。3月15日,中共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全体指战员,庆贺洛阳大捷。
3月16日,在陆柱国的记忆中是个很难抹去的日子——刚刚解放的洛阳又遭到了敌人的反攻,我们的部队开始撤退。炮声中,陆柱国在老城十字街头看到了陈谢兵团宣传部的曾部长,他曾在陆柱国所在的学校洛阳师范为学生讲过话。尽管只有一面之交,但陆柱国却打心眼儿里佩服曾部长。当听说部队缺人,特别是缺文化人时,陆柱国当即和另外三位同学报了名,参加了第二次解放洛阳的战役。从此,他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到部队后,他被分派担任战地记者,采访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豫东鸡窝山战斗。采访中,他听说有一位叫鄢永昌的班长,牺牲时仍保持着立射的姿势,便马上来到八班驻地了解鄢永昌的事迹,写出了《悼八班班长鄢永昌》的通讯。没过几天,纵队政治部出版的油印报发下来,这篇通讯竟然占了整整一个版,虽无署名,但人尽皆知这是纵队下来的“记者”写的。这为陆柱国以后走上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11月,陆柱国和另一位总政创作组的同志奔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最令他难忘的是,他有幸参加并用笔记录了上甘岭战役,而且还与我们《新洛阳报》首任社长钱抵千结下一段战友之情。
钱抵千是1938年入伍的老革命了。1948年4月5日洛阳解放后,他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洛阳市委机关报《新洛阳报》社长,4月9日《新洛阳报》创刊。后因工作需要,他奉命调离洛阳。抗美援朝战争中,钱抵千担任志愿军报社社长、志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在上甘岭战役中,陆柱国正好在他身边工作。陆柱国目睹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情景,被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所震撼,跑到距离阵地200米远的一座废弃碉堡里奋笔疾书。他每写完一个章节,就拿给钱抵千看一看,然后进行修改。最后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他就完成了《上甘岭》小说的初稿,受到了钱抵千和部队官兵的夸赞。
只要我还能拿动笔,就一直写下去
陆老今年已80高龄了,但他身板硬朗,红光满面。据了解,他目前正在着手写一部反映周恩来总理战斗生活的剧本。我们采访他之前,他刚从太行山采风回来。他告诉我们:“我当了一辈子兵,对部队生活熟悉,特别是对革命战争题材熟悉,我要再写一些战争篇,而且还要只争朝夕。”这番话使人不由想起去年在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上,陆老手捧“电影终身成就奖”奖杯时眼含热泪说:“电影是拍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观众是看电影,不是看剧本。正因为我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我才安分守己甘居幕后。只要我还能拿得动笔,只要我不得老年痴呆症,我就要勤勤恳恳地写下去!”当时他说完这番话后,全场观众都站起来用持续的掌声对这位老艺术家表示深深的敬意。
送我们下楼时,我们看到老人的眼里闪着泪光。此时此刻,他一定百感交集,满怀着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