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一代建筑大师 宇文恺
圣火是怎样的 火
把时间装进宝库
书法
享受孤独 与 寂寞
石 韵(国画)
思路花语
文字的乐趣
新闻网广告
遗失声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一代建筑大师 宇文恺
吕九卿
  隋唐洛阳城是继汉魏洛阳城之后营筑的又一座宏伟的都城。它的设计者,就是隋代杰出的建筑大师宇文恺。

  宇文恺(公元555年~公元612年),字安乐,鲜卑族,朔方(今陕西靖边)人,后迁居京兆(今西安市),出身于显赫的豪门贵族家庭。他自幼聪慧敏捷,才智超人,博览群书,潜心钻研建筑技术,因而多技艺,有巧思。隋文帝时期,他先后在关中地区创建隋新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今西安市区)、总管开挖广通渠、营造仁寿宫、建造文献皇后独孤氏陵寝。到了隋炀帝时期,国都东移,他在洛阳一带营建了显仁宫、西苑等重大工程项目。不过,最值得称道的是他精心设计建造的隋东都城(或曰东京城)。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炀帝即位,亲临洛阳,下诏营建东都。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命尚书令杨素为营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副监,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宇文恺名为副监,位居第三,但设计规划的图纸均出自他一人之手。他深知皇帝好大喜功的心理,因而在设计上尽力使城郭宫殿巍峨壮观。施工过程中,每月役使200万人,至于耗费之物力、财力更是难以胜记。

  东都城规模宏大,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西临涧河,东逾瀍河,洛水穿城而过,面积47平方公里。整座城池有宫城、皇城、外郭城等几部分组成。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应天门(隋称则天门)遗址和定鼎门遗址,分别是宫城的南正门和郭城的南正门。

  如此宏大的建都工程,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乃至世界建都史上的一个奇迹。隋炀帝对此十分满意,特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拜为工部尚书。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四月,炀帝率文武大臣“自伊阙(龙门),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新唐书·地理志》)。接着,六宫百官及其眷属等大批豪门贵族也纷纷迁来。据史书记载,隋东都洛阳城人口最多时竟达百万以上。后来,唐东都城(武则天时称为神都)是在隋东都城的基础上建立的。因为二者时代蝉联,其建筑布局、风格及所起的作用大体相同,所以合称隋唐东都城(或曰隋唐洛阳城)。这座都城历经辉煌与磨难,时间长达500余年,中间经过5代,一直使用到北宋晚期(北宋时为陪都,称西京)。隋唐东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国际性的东方大都会,也是著名的大运河的中心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繁盛程度达到了顶峰。

  西苑为皇家园林,是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位于城郭以西,故名。隋代西苑,气势恢宏,周长达200余里,向西深入今新安县境内。苑内有奇花异木、水榭亭台、宫殿楼观,穷极华丽,景致非凡。到了唐代,改名禁苑,范围略有缩小。今天的西苑公园就建在西苑遗址上。

  宇文恺除了负责建造规模宏大的工程外,还有一些奇巧杰作。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北巡,诏令宇文恺制作大帐,其下可坐数千人。炀帝还令他制造观风行殿,这是一座活动宫殿,可以拆卸,能容纳数百人,下装轮轴,移动自如。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

  当时,东都洛阳观文殿门前垂着的锦幔上面有一对飞仙,似无奇特之处,但当人们走到幔前,足踏地上的控制机关时,飞仙即飘然而下,收起锦幔,房门亦悄无声息地自动开启了。这在当时就像神话一般令人叹为观之。此为宇文恺巧思之作。

  宇文恺还根据自己的建筑实践,撰写了《东都图记》、《明堂图议》等著作,对京都及皇室建筑布局和风格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宇文恺在建筑方面的伟大成就,深得文、炀二帝的信任,以至前后所受赏赐无数。他的名字同他主持设计建造的伟大工程以及奇巧创造一样辉煌,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而载入史册。但是,他为了博取帝之欢心,在修造仁寿、显仁二宫,营建东都城的过程中,不惜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穷奢极侈;为了赶工期,抢进度,驱迫民众,视民如草芥。可以这样说,隋文帝后期失德于民,隋炀帝误国殃民、身败名裂,以致丧失社稷,与他多少是有一定责任的。然而,作为历史人物,宇文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仍居有相当高的地位,不失为一代杰出的建筑大师和工程技术专家。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