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到如今大飞机项目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令国人满怀期待的大飞机项目准备了些什么,突破了些什么,还有哪些门槛亟待迈过?
三大悬疑定分止争
记者采访航空业界一些专家了解到,过去一段时间,业内对如何发展大飞机一直存有争议,主要是干线与支线之争、南方与北方之争、自主与合作之争。11日大飞机项目公司亮相,使得各种观点趋于统一。
“干支之争”,是指直接启动干线大飞机项目,还是从支线飞机过渡到大飞机。11日成立的新公司将涉及中国新支线飞机ARJ21项目的3家单位整体纳入。新公司方面表示,将支线纳入干线可协调统筹两个项目间的资产、人才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南北之争”,也称“东西之争”,是指大飞机项目这只“金凤凰”是落在上海还是陕西、四川。11日成立的新公司将研发、总装制造和客户服务的总部放在上海,而飞机研制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则面向各地乃至全球。
“自主与合作之争”,则是指研制大飞机的技术来源是通过自主研发还是采取全球合作。对此,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壮龙表示,一方面,新公司将把自主创新作为主体,积极推进技术攻关和突破,另一方面,也希望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研制大飞机是开放的,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国外同行参与合作”。
关键技术开始攻坚
过去的一年里,与大飞机研制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陆续有所突破。
去年4月,支撑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关键重型装备、全球吨位最大的模锻液压机项目在西安启动,这一项目总投资为10亿元,预计在2010年年底完成。
去年8月,大飞机的低速气动研究获得突破。这一名为“涡轮风扇动力模拟器试验”的技术是我国低速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难度较大的试验技术之一,是大飞机研制急需攻克的一项地面模拟试验技术。我国继美国、欧盟之后,在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这项试验技术。
今年4月,宝钢集团宣布成功研制出大型飞机起落架用钢和钛合金结构用钢。目前,大型飞机起落架“300M超高强”用钢、四大牌号钛合金结构用钢已研制成功,与大飞机项目相关的发动机用特种钢材的研发也已全面展开。
大飞机能否越过“三重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欧盟、俄罗斯有能力制造大飞机。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庆伟坦言:“新公司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研发能力不足、人才队伍相对匮乏,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体系。与世界知名航空企业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人才不足,是最大的一道门槛。”这是金壮龙和新任大飞机公司副总经理的ARJ21项目公司总经理罗荣怀异口同声说的一句话。据了解,中国最大的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总部和上海分院的所有技术人才只有1000多名,而按照空客A380的研发规模计算,至少需要5000人的研发团队。
对此,金壮龙表示,新公司组建后,将致力于吸纳聚集民用航空人才。途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上海优势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吸引力,在国内航空系统内选拔一批人才;二是充分招聘、吸收国内高校毕业生进行在岗培养,同时将挑选一部分人到国外培训;三是敞开大门,欢迎国际人才加入。
有关专家认为,门槛之二是民机关键技术的储备较少。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本世纪初我国飞机研制能力的评估资料显示,我国飞机设计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约20年的差距。在复合材料、超音速巡航技术、喷管矢量技术、高推重比技术及无人驾驶控制技术等方面存在全面差距,而这些关键技术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必须加紧研发。
门槛之三是大飞机的研制还缺乏立法层面的保障。大飞机项目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如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就可能存在变数,如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就可能埋下工程隐患。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二集团原总经理张彦仲为代表的一批专家主张同时启动配套工作,通过立法来保障大飞机项目。一些专家认为,在大飞机项目初期,可先出台产业政策、管理条例等,突出“制度保障”和“激发活力”两个要点,经过几年的完善,在项目趋于稳固时再逐步转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