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地膜如银似雪,铺展于起伏的丘陵上,在披上绿装的大地间格外引人注目。烟农们忙碌着,把绿油油的烟苗从大棚中移出来,栽到已经起好垄的大田里。
眼下,正是烟叶移栽时节。记者近日走访了洛宁县河底、东宋、小界等地,发现群众种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临近中午1时,烟农们仍然在田间忙碌,家里的老人、孩子把做好的饭菜送到田间地头。
在东宋乡王岭村,记者遇到了在田头歇息的种烟大户邢安民。今年49岁的邢安民,去年种烟6.5亩,今年则猛增到85亩。他说,像他这样的种烟大户全村总共18家,其中,最多的今年种烟166亩,最少的种烟65亩。
王岭村农民种烟的年头不短了,但近20年里种植规模一直在100亩左右徘徊。今年情况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种烟2280亩。
今年百姓的种烟积极性为何异常高涨?
邢安民说,县政府把这里作为现代烟叶生产示范点,舍得花钱搞规划,搞包括道路、密集式炕房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烟草公司则出钱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把农户的地统一租过来、进行集中连片后,划大地块承包给种烟大户。这些措施,推动了烟叶生产上台阶、上水平。
这位种烟大户说,眼下种烟,育苗、整地、起垄、地膜、农药、化肥、炕房、灌溉、技术服务甚至通往烟区的道路等全是政府和烟草公司投入,农民除了投入劳动力外,几乎是“零投入”,当然都会积极主动去种烟。
邢安民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像他们所在的旱塬丘陵,种一亩小麦,一般亩产在500斤,按市场收购价每斤0.74元计,毛收入是350多元,但除去机耕、化肥、种子、农药、收割的费用,每亩小麦只净落100多元。
种烟就不一样了。一亩烟叶毛收入一般在3000元左右,就是去年天气特别旱,每亩烟叶收入也达到2000元。
邢安民说,对于他们这样的种烟大户,一家人忙不过来,烟叶种植中的秸秆覆盖、整垄、移栽、施肥、地膜覆盖、揭膜、除草、打药、保墒等工作都是靠雇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来解决。如果自己不动手,田间劳动与管理全靠雇人来做,每亩地的净收入也在1000元以上,比种其他农作物收入高得多。
邢安民说,现在村里房子盖得好的,摩托车、农用三轮车以及家电家具齐全的富裕户全是种烟大户。谈起未来打算,这位精明的农民笑着说,今年烟叶丰收后,手里有了钱,想到城里给孩子买一套房子,让下一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本报记者 石文禹 特约记者 高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