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山河变色,举世震惊。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极其罕见的重大灾难,中国如何应对?世界各国投来了无比关注的目光。
以人为本 全球共睹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尽一切努力挽救所有可挽救的生命,这种做法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极具示范作用’,值得称赞。”乌干达外交部部长萨姆·库泰萨19日到中国驻乌干达使馆吊唁汶川地震遇难者时动情地说。
库泰萨的这番话道出了许许多多外国民众和政要的真实感受。
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就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7日他在视察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时下达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首要位置,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救出被困人员。灾后72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辗转9次前往灾区7个地方视察,踩着废墟和瓦砾,走在抗震救灾最前线。他多次强调,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是救人。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时就提出,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
捍卫人的价值、高度珍惜生命,是中国政府此次抗震救灾工作最重要的目标。看到电视画面中中国领导人对受灾群众的关心,海外媒体深表赞叹。
美国《洛杉矶时报》17日发表文章说,中国领导人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到地震灾区慰问和指挥,这表明他们关心民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救灾开放 世界感佩
5月13日英国路透社在一篇题为《地震信息公开凸显中国政府执政方式改变》的报道中说,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处置方式与过去有相同也有不同。美国《纽约时报》13日发表评论指出相当充分的信息披露,这次汶川大地震与当年中国应对唐山大地震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似乎在为上述报道提供佐证,英国《泰晤士报》14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家电视台中断日常节目,实况滚动报道四川省地震的最新情况。官方的新华通讯社通过互联网不断播报最新死亡数字和救灾细节”。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一些外国记者可以抵达受灾地区进行目击报道,倒塌楼房和被困生还者的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
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但迅速公布灾情,而且接纳海外救援队和救援物资。
“中国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既现代又灵活,而且很开放’。”《洛杉矶时报》17日作出了如此评价。
科学施救 各国瞩目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说:“(中国)救灾工作井然有序。灾区的优先工作是恢复电力供应和清通道路。中国人展示了他们熟练处理危机的能力。”
在此次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沉着应对,统筹兼顾,科学部署。中国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设立了包括抢险救灾、群众生活、地震监测、卫生防疫、宣传、生产恢复、基础设施保障和灾后重建、水利、社会治安9个工作组,各个工作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已经持续9天的抗震救灾行动是中国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实践。
尤其可圈可点的是,中国空军和陆航飞行人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成功实施了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运、空投、空降。在救灾行动中,专业化救援手段和设备被广泛使用并发挥重要作用,如:海事卫星、卫星遥感技术、雷达生命探测仪、声波探测仪、百吨液压顶、专业切割机、专业救助直升机等。军队还首次启用卫星网远程救治地震伤员。
博茨瓦纳总统卡马19日表示,(像汶川地震这样的)灾情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但中国政府反应迅速,各方协同配合,救灾工作高效、专业,令人赞赏。
(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