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城市PK”在中央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大厅内拉开序幕。
正在进行的是《倾城倾国》特别节目——《花为媒》的现场录制。“巅峰对决”的两个城市分别是“牡丹花城”洛阳和“兰花之都”大理。
“这两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就让它们以花为媒介,全方位展示城市的魅力,向世人推介城市的名片……”
主持人话音刚落,两个城市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儿”。
在洛阳方阵,一幅“千年牡丹王”的彩色照片引人注目;一块块喷香酥脆的牡丹饼让所有嘉宾尝到了牡丹的味道。
亮相央视的这些“牡丹元素”,使人深深感叹洛阳牡丹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了。
“花会搭台,经贸唱戏”。已经举办了26届的洛阳牡丹花会,在收获了累累经贸成果的同时,也把雍容华贵的牡丹做成了一个产业。
除了牡丹茶、牡丹香薰美容化妆品、牡丹染色剂,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牡丹饼已经成为外地游客赏花归去必带的旅游特色产品。
洛阳牡丹协会秘书长金志伟说,牡丹花不光具有观赏性,它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也非常可观。
由于市场认可、推广到位,我市生产牡丹饼的食品企业,今年花会期间产品销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0%。
牡丹饼的旺销,也让种植牡丹的农户多了一条增收的渠道。一位牡丹种植户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栽1600棵牡丹,一朵花平均重50克,平均一棵牡丹采6朵花,一亩地就是480公斤,如果卖半公斤1元钱,一亩地就可增收960元。他说:“原来我们以种苗生产为主,现在加上采摘花朵,等于又增加了一项收入,这样,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就在4000元左右。”
除了与经济联姻,洛阳牡丹还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今年花会,洛阳中国国家牡丹园内游人如织,其中很多人是慕名前来观赏“千年牡丹王”的。
公园主任张西方介绍,“千年牡丹王”属于古老的杨山牡丹的后裔群落凤丹系列,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该株牡丹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凤丹牡丹群,株高均在1.5米以上,最高株达2.5米,花朵直径在13厘米到20厘米之间。
我市知名学者郑贞富说,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的标志形象,是地区的名片、自画像和宣传广告,因此,无论是牡丹饼、牡丹宴,还是“千年牡丹王”,都正在成为洛阳牡丹的文化符号,正像一首歌能唱响一个地方,文化品牌也是活生生的、具体的载体,而这些“牡丹系列产品”恰好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言人”。
随着越来越多“牡丹系列产品”的推出,可以预见,洛阳的牡丹文化品牌将会越来越亮,文化品牌铸就的地区竞争力也将会越来越强。
本报记者 赵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