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吴迎军是南阳人,来自中铁大桥局,担任瀛洲大桥项目部副经理。面对记者,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学毕业后干桥梁工程10多年了,在长江上也架过桥,但像瀛洲大桥这样复杂的施工,还是第一次遇到。”
洛河水不算深,瀛洲大桥不算长,为何建起来这么难?
大桥设计新颖,是建立在复杂的结构体系上的。
吴迎军说,主桥共有20个作业面,结构复杂,主桥桥跨设置受力结构复杂,工序繁多,施工过程中要经过7次受力体系转化,才能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大型临时设施需要量很大,虽然是临时设施,自身受力结构也很复杂;主桥边跨是薄壁箱形结构,最薄处仅14厘米,而同类型桥梁多在30厘米以上;在最大角度为55度的斜面上,要严格按照顺序多次浇注混凝土;有的施工空间仅1.2米高,人进入工作状态要弯腰或蹲着……
而眼下他更着急的是,必须抢在主汛期前完成主桥连拱施工,拆除河道内的施工设施,保障汛期正常泄洪和主桥安全。这需要完成很多工作:20个拱圈要全部浇注4次,主桥三角区浇注12次,共要浇注混凝土1.2万立方米,完成2500吨钢筋的绑扎、制作、安装,3000吨的支架还要全部拆除。
剩下的时间一分一秒都要珍惜。目前,工地上,一线工人就有900多名。在施工现场,一位来自商丘的刘姓工人负责浇注混凝土。他说,大年初三那天他就赶到工地现场,之后一直加班加点忙着。
吴迎军介绍,他们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制定奖惩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时间上用足、在空间上用足”。在16号桥墩上有这样一条横幅,上写:大干四十天,确保实现施工节点工期目标。
为保证质量,大桥的质量监测单位——东南大学还对主桥施工进行监控监测、对成桥运营进行健康监测,这在我市桥梁建筑史上尚属首次。
按计划,瀛洲大桥将于9月30日完工。届时,这座景观桥将向洛阳人展现靓丽的时代风情,成为洛河上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更现实的意义是,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西苑桥交通压力,使北岸的涧西工业区、高新区,与南岸的大学城和洛龙科技园连成一体,形成我市工业、科技、教育的优势互补,对新区开发建设及跨洛河交通的进一步改善都有重大意义。
本报记者 李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