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周老虎”的“特殊贡献”
怀念我的舅舅时乐濛
得意 忘形
遗失声明
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代码143)
鲁迅博物馆的“留言”
“二百五” 的来历
欢乐黄土(国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岁月留痕
怀念我的舅舅时乐濛
杨昭庆
  1991年,作者与时乐濛(左)在一起。
  2008年6月16日15时15分,乐坛泰斗时乐濛先生离我们远去了。乐坛陨落了一颗巨星,洛阳痛失一位骄子,而我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和导师。

  时乐 是我从小就十分崇敬的音乐家,因为亲戚关系,家人时常提及,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家舅舅。此刻,我和他接触交往的片断及从小听来的传奇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清晰起来。

  时老从小聪慧好学,功课优良,尤擅语文、图画、音乐。13岁考入开封师范艺术系。青年时读“共产书”(外婆语),思想进步,向往光明,放弃稳定优越的工作,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带着心爱的小提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他带去的一把小提琴是当时延安仅有的三把小提琴之一,和冼星海的小提琴、李焕之的按钮式手风琴等成为鲁艺乐队的主要乐器,在冼星海创作、演出《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世纪40年代初,舅舅就是乐坛的活跃人物,曾担任延安市音协主席,为延安的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后受组织委派,到豫西赵堡一带,带领八路军嵩北支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他用编写歌谣的方式,宣传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他曾冒险深入伪自卫团郭绍绪部策反,谈判改编事宜,险遭地方武装暗算。1946年中原突围,部队被打散,他九死一生,沿途讨饭,寻找部队。后隐藏在唐河县一座寺院里当和尚,深得老和尚的器重,离开时不明他身份的老和尚涕泪相留,他哪能理解时乐 归队的急切心情。

  渡江南下,解放西南,他一路征尘一路歌,是真正的战士歌手、军旅作曲家。他曾任重庆市军管会宣传部长、重庆市音协主席,以一曲《歌唱二郎山》闻名全国。1953年,他来到北京,任总政歌舞团团长,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歌曲》杂志主编,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时老身居要职,行政事务缠身,但他勤奋笔耕,不忘创作,曾广泛流传的有《歌唱二郎山》、《英雄战胜大渡河》、《泪痕》、《清清的花溪水》、《南湖的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他曾两次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作曲组组长。

  我走上音乐道路,可以说深受舅舅的影响。1975年,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我在伊川县曲剧团乐队工作,是狂热的音乐青年,正是渴求知识、求学无门的时候。我是家里晚辈中少数几个从事音乐的人,加上我对音乐的灵性和执著,所以他对我格外偏爱和器重,给我请老师、讲乐理,使我受益匪浅。

  几十年来,我每次到京,必去探望他。我去信向他请教,他每信必复。每次接到我寄的新作,他都用红笔仔细修改后寄回。从整理他的信件中看,向他讨教、受过他指点的全国各地的音乐青年不计其数,这工作很繁杂,他却细细做来,从中体现了他对音乐青年的关爱和扶持。

  几十年的交往,他不仅对我学业的长进有很大帮助,他的为人和品格也深深地影响我、感染我。有几件事令我印象深刻。1975年我首次见他时,他刚从山西侯马干校被“解放”回来,只见他眼窝塌陷,骨瘦如柴,但从不提及所受的磨难。他官复原职后,对以前整过他的人既往不咎,在评职称晋级中从不作梗。这种大度,连整过他的人都赞叹不已。

  时老不善寒暄,与人见面时只是简单一句问候,但他会倒一杯热茶给你,使你温暖万分;饭后亲端一碗面条汤给你,一句“原汤化原食”的乡音俗语,使你倍感亲切。时老生活简朴,饮食起居从不讲究,平时爱吃糊涂面条煮大豆、豆面条放红薯叶;时常将肉红烧了分放几个罐头瓶里,每餐弄点,加上蔬菜一煮,美其名曰“杂烩菜”。他的一件军棉袄前襟下摆磨烂了,便一针一线补上。他要求子女甚严,从不让他们乱花钱,子女穿的都是旧军装。1978年,他的小儿子参加高考钢琴考试时,竟挑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长子结婚他只寄了500元,并嘱一切节简。他对自己和家人要求苛刻,但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慷慨相助,豫西赵堡的老房东、老战友、一些穷困的音乐青年和亲友都曾得到过他的资助。困难时期要不是他的定期资助,我们家很难熬过那饥饿的年月,这也是我父母经常念叨的话题。

  时老离开家乡70多年,一颗拳拳之心始终牵挂着家乡。我每次到京,他对家乡情况问得很仔细,农民收入、县里的企业、经济发展情况、污染情况等,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听到家乡发展了,日子好过了,他由衷地高兴。

  去年夏初,我到京探望他,他坐在轮椅上。我邀他回乡看看,他凄楚地说:“我很想回去,但走不动了!”听了令人心里一阵酸楚。

  在时老去世之际,写此小文以寄托哀思,告慰老人在天之灵,家乡父老乡亲怀念他、思念他,为有他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的精神和风范将永远激励后辈去奋斗、去创造!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