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喜看家园新面貌
限塑令扩容 手撕袋仍热
如此晨练“不老美”
读者咨询多 律师解答忙
录取通知书送到家
校舍建成交钥匙
这边的士扎堆 那边乘客找车
国家级重点中专 洛阳市财经学校
5次大南迁成就“洛阳”遍江南
讣 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7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据统计,目前国内有8个叫洛阳乡(镇)的地方,叫洛阳的“村”有30多个,分布于13个省、市、自治区。那么,这些地方为何叫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专家徐金星认为——
5次大南迁成就“洛阳”遍江南
本报记者 王继辉
  编者按 洛阳,一个兴废的印痕,一段历史的记忆;洛阳,是我们的名字,也是他们的称呼。

  目前,国内以“洛阳”命名的乡(镇)有8个,当地人相对河南洛阳,亲切地自称“小洛阳”。按照国家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市级行政区内乡镇名称不能重复,这些乡(镇)为何对“洛阳”之名情有独钟?

  根在河洛。从晋末躲避战乱南迁,到唐代开发岭南,再到南宋大量中原人纷纷向南迁移……“洛阳”被带到了湖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为了思念那不能复返的家乡,洛阳人在他乡取故乡地名,那份无奈和伤感延续了上千年。

  今年相距西晋末年河洛人首次大南迁约1700年,本报记者开始分头寻访“小洛阳”,以揭示其内在联系,突出河洛文化的深远影响,

  本报将开设《洛阳之外访“洛阳”》专栏,陆续刊发记者来自洛阳之外洛阳乡镇的报道,敬请关注。

  如今,国内很多地方叫“洛阳”。据有关人士统计,目前全国有8个叫洛阳的乡(镇),乡镇撤并改革前曾达到10多个,另有30多个地方叫洛阳村,分布于13个省、市、自治区。

  那么,这些地方为何叫洛阳?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市河洛文化研究专家徐金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表明,这些洛阳之外的“洛阳”,与河洛地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资料显示,这些地方中,比较有名的“洛阳”有:福建惠安县洛阳镇及当地的“洛阳江”、“洛阳桥”,广西环江县洛阳镇、兴业县洛阳乡,广东乳源县洛阳镇,陕西富县洛阳乡,江苏常州洛阳镇,重庆巫山县洛阳乡,湖北随州洛阳镇等。

  徐金星说,这与历史上的5次洛阳原住民的大迁移密切相关。这5次大迁移的北方人,包括河洛地区、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的原住民,每次都是以河洛人为主。

  河洛的范畴,包括现在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及开封大部分、平顶山北部,其中,以洛阳地区为主。

  洛阳人的第一次大迁移,源于“八王之乱”和接踵而来的“五胡乱华”,距今约1700年。

  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大恶斗导致数十万人丧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在洛阳,13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掀起了大规模流亡的浪潮。

  徐金星认为,洛阳人的第一次大迁移,主要落脚在江淮、长江三角洲、闽南地区,很多河洛人聚集在东晋的都城——今南京一带。比如现在南京附近的乌衣县,就是迁移过来的汉民怀念西晋,以西晋官吏崇尚的黑色服饰来命名自己的聚集地。常州武进区的洛阳镇,也是当时洛阳原居民集中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大迁移有百万人左右。为了安置这一大批南渡人口,东晋政府建立“侨州”、“侨郡”、“侨县”制度,在大江南岸的郡县里划出一块地区,让南渡人口集中居住,仍以北方原来的郡县命名。所以,直到现在,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仍保留着许多叫“洛阳”的地名。

  第二次南迁发生在“安史之乱”,这次迁移规模较小。洛阳被叛军攻占后,战乱不断,大批居民辗转到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一带。《三言二拍》中的一些文章就生动地反映了南迁居民在“安史之乱”南迁后的苦难生活。

  第三次发生在唐末,这又是一次大规模迁移,人口上百万。受黄巢起义、军阀割据等影响,洛阳地区战乱不断,原住民向江浙、福建、广东、江西迁移。这次迁移,首次在今广东东部、江西西南部、福建西部形成了河洛人聚居的“金三角”,其中泉州、潮州尤为集中。这个“金三角”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客家人主要聚集地。

  第四次发生在南宋初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室南渡”。北宋灭亡,大批皇亲国戚、官吏、平民向今天的苏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迁移,人口逾百万。

  第五次发生在宋末元初。由于河洛一带元金连年交战,河洛人开始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在宋室灭亡后,南迁的河洛人再次南进,而原来居住在闽粤赣“金三角”的河洛人,开始向台湾及海外大量迁移,形成了现在台湾人的主体——客家人。

  现在,客家人一致认定:根在河洛。

  徐金星说,到了明代,为了戍边及弥补人口不足,政府组织南迁的河洛人又向云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大量迁移,形成了这些地方的“洛阳乡”、“洛阳村”。

  对此,也有一些历史专家认为,西晋末年、唐朝末年,河洛人除了直接南下,也有一部分人西进关中地区,然后受形势所迫,辗转进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使河洛人走向了西南地区。

  从后来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我们了解到,当年兵荒马乱,河洛人拖儿带女、携带包裹,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到南方去生存、去发展,无数人命丧途中。那种被迫离开故土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故土难舍,故乡难忘,离开了故乡,到陌生的地方去,此去遥遥无归期,他们身上彰显出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当他们安定下来以后,那份思乡之情尤浓,便把自己居住的地方起名“洛阳”来寄托自己的浓浓乡思。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