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镇老街。 |
|
7月初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骄阳似火,湿热难当。从常州火车站乘坐62路公交车,向西南方向行驶27公里便到达洛阳镇。
公交车从镇区穿过,街道笔直,两侧店铺林立,城建规模比内地不少县城还大。车过洛阳桥,路边东都东路的路牌一晃而过,洛阳饭店、东都宾馆等指示牌不断出现在眼前。
在镇中心下车,十字路口的南北大街是洛阳大街。顺着洛阳大街往南,洛阳影剧院、洛阳文化宫等建筑紧挨着镇政府。令人称奇的是,洛阳影剧院、洛阳文化宫的镏金大字中的“洛阳”二字,也是毛泽东主席的字体。
洛阳镇上的洛阳印记比比皆是,让我们有种宾至如归之感。
一座石拱桥横跨30多米宽的运河——武进港,武进港运河穿过洛阳镇,连通京杭大运河。石拱桥是1976年重修的,原来的石拱桥桥面较窄。从南宋开始,这座石拱桥就叫洛阳桥,历经千年风雨。桥头红色的“洛阳桥”3个大字格外醒目,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镇文化站站长郑仁荣说,武进港运河把洛阳镇一分为二,现在运河上架起了3座桥,洛阳桥从东为东都东路,以西为东都西路。
我们看到,东都路沿街的一些老房屋门牌上显示的是东都东路、东都西路的老标志。郑仁荣说,1976年组织疏浚武进港运河、重建洛阳桥、整修东都路时,就因为洛阳曾为东都,决定命名为东都路。东都路全长3公里,是镇区最长的道路。
镇政府前的洛阳大街南北走向,全长1.5公里。郑仁荣说,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扩修的。其实,原来的洛阳街不在这里。
在郑仁荣指引下,我们来到一条两米见宽、约150米长的老街,只见这条街青石铺路,古色古香。路两边居住着数十户人家,尽管酷热难当,但我们只见到有两家门外装着空调机。每家迎着大门都是一个客厅,客厅里放有一张挂着蚊帐的床,很多还摆放着电视。
老画家秦镜清的家,门梁是石雕的,木柱支撑,砖石都是石灰和糯米黏合,屋顶很高,阴暗潮湿。秦镜清显然和其他邻居一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屋内连电扇都没开,他和老伴在躺椅上聊天。看到我们热得汗流浃背,老两口赶紧打开电扇,倒上开水。秦镜清说,这里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前建的,防水隔热,住户都是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算来将近200年了。
街道尽头是30多米宽的武进港运河。郑仁荣指着对岸耸立的楼房说,河上原来有一座漫水桥,洛阳街通到东岸,所以又叫洛阳东街、洛阳西街。近年来进行拆迁建设,洛阳东街老房屋全部被改建成楼房,洛阳东街也消失了。现在,洛阳西街改名桥西街。“你们过两年如果再来,这条老街也不存在了,要拆掉建现代化街道、楼房。”郑仁荣说。
我们看到,桥西街的居民以老人为主,一打听才知道年轻人大都到区里、常州市发展了。老人是洛阳镇老街的活历史,他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惬意。听说我们来自河南洛阳,居民们善意地冲我们微笑着,说着相同的一句话:“‘大洛阳’的人来了,好啊!”
洛阳镇镇区六纵六横12条主干道,建成区面积10多平方公里。镇区西部是洛阳村。村党支部书记、经济合作社社长秦汉荣是北宋大词人秦观的后人。他说,洛阳村现有4000多口人、2.6平方公里、17个村民组,其中2个村民组以秦姓为主。现在,村民大都在村办企业和镇上的企业工作。村办企业10多个,村集体年收入190多万元。现在,村里耕地只剩不足700亩,其中300多亩种水稻,300多亩种水蜜桃、西瓜等水果,走精品农业之路。提起“洛阳”,秦汉荣说:“我们村的企业和洛龙区企业有来往,大家都叫‘洛阳’,合作起来隔阂也小。”
镇文化站副站长赵岳清告诉我们,洛阳镇引进了很多外资企业,中日合资的新科电子集团最有名。说起来,日方把项目放在洛阳镇,谈判中,“洛阳”这个名字起了一定作用,因为很多日本友人对东都洛阳有种特殊的感觉。
在镇上采访,每听说我们来自河南洛阳,当地人都首先表现出十分惊讶的样子,然后是热情的微笑和问候。
洛阳一家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