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时尚休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时尚生活 望台
奥运游 与景点门票
今夏太阳镜 流行趋势
有心栽出 “奥运藤”
新闻网广告
君子兰带来的友谊
程洛平:挥之不去的集邮情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7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程洛平:挥之不去的集邮情结
  ①
  ②
  ③
  “我爱邮票,我爱集邮。看到集邮册,我就会想起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说起自己集邮多年的感受,64岁的老人程洛平激动不已。

  1959年,程洛平在洛阳六中读书。当时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很单调,只是课余时间打打篮球、乒乓球,相互传阅一些课外读物等。老人回忆说,在传阅图书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书中夹了一些五彩缤纷的邮票。老人说现在他已记不得那是一本什么书了,当时只是被那些邮票的独有魅力吸引住了。那位同学看程洛平爱不释手,就赠送了他几枚,其中有“首都名胜”、“林业建设”、“五年计划”等。

  自此,程洛平收集邮票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只要有可能他就向亲朋好友求助,还常去学校传达室转悠,目的是看有什么新邮票没有。以后集得多了,他又和同学们交换,那时大家都很纯真,又都没有高面额票,大部分都是8分的普通邮票,谁也不会计较得失。几年下来,程洛平集邮成绩可观,夹了三本书。他把这些邮票按纪、特、普分套整理,缺的做个记录供与人交换时参考。

  老人说,参加工作后,他集邮的兴趣有增无减。当时老城东华街路南有一个售旧杂志的小店。每到工休日,他就往那里跑,买了很多过期的《集邮》杂志,回到家就如饥似渴地看,集邮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

  “文革”期间,文化教育事业受到摧残,集邮这一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也遭受到空前的浩劫,成了不可接触的禁区。那时程洛平是单位的红卫兵,按上级要求,要毁掉“封、资、修”的东西。面对自己多年辛勤收集的邮票和自制的邮集,程洛平心情十分复杂,它们饱含了自己多少心血啊!难道真的要毁掉它们吗?斗争了几天后,程洛平冒着风险用牛皮纸把邮集包起来藏在家里的小阁楼上。可惜在此后的几次搬家中,丢失了部分邮票,老人至今想起仍心痛不已。

  老人说,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集邮活动也获得了新生。1980年元月《集邮》杂志复刊,集邮爱好者都由衷地感到高兴。此后,老城东大街举办了一次邮展,西工邮电大楼门前也兴起了邮票藏品交换活动,我市的集邮活动迅猛发展起来。在这期间,程洛平也抓紧配齐他的大部分缺票。他说,也不怕别人笑话,他集的大部分都是新中国的旧票即信销票,没有变体和错版票,没珍稀品种,他也没有因邮市的大起大落而大喜大悲,只是图一个开心快乐。

  1983年我市在首届“牡丹花会”期间举办了首届“集邮展览”,程洛平将一组1963年的牡丹明信片送去参展,并获纪念奖。明年“牡丹花会”,“世界邮展”将在我市举办,老人相信,凭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定能成为“集邮之都”。

  老人说,他爱每一枚邮票,邮票给了他丰富的知识,在邮票上他饱览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受到祖国建设成就的鼓舞,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鉴赏力。

  虽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可多年的集邮情结仍时时萦绕在老人心间,他总想发挥余热,总想结交一些年轻的朋友,为集邮事业做点贡献。近日,他见到了市邮协的同志,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明年“世界邮展”期间,如果身体条件许可,他愿做一名志愿者,为“世界邮展”服务。

  本报记者 刘爱国

  见习记者 刘永娟/文 张光辉/图  

  ①集邮伴随程洛平50载。

  ②在洛阳首届“集邮展览”上,程洛平送展的《牡丹》明信片获得纪念奖。

  ③在洛阳首届“集邮展览”上,程洛平参展的《牡丹》明信片。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