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的办公桌上摆了一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报告:卫星照片显示,中国福建省西南部有数千座蘑菇状物体,很可能是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看了大吃一惊,立即派中央情报局谍报人员贝克和他的夫人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福建。经过实地考察,原来这漫山遍野的“核设施”,只不过是普通的客家土楼。从此,客家土楼名扬天下!
起初听到这个传说,我觉得不可思议。作为普通民居的土楼,会令美国人大惊失色吗?
十数年后,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
一个秋日的上午,当我驱车来到土楼近前,一下子被震撼了!这哪里是我想象中的小土屋?这突兀眼前的庞然大物,用“雄伟”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的。这是位于永定县高北村的承启楼。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圆形土楼是最古老的土楼,共分四环。外环楼的外径73米,周长1915米,楼高4层,每层72个房间。承启楼最多时住过80多户、600多人,难怪人们誉其为“土楼大王”。“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首顺口溜对承启楼作了高度的概括。集中于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奎聚楼、福聚楼也都宏伟高大。每座楼都有数百个房间。楼中有水井、米碓、谷砻、石磨和糍粑臼,有学堂、祖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座楼一般只有一个大门。两扇门板高大厚重,外面铁皮镶裹,开关时隆隆作响,显得威严肃穆。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外环楼外墙厚达数尺,通常一二楼不设窗户。可以想象,倘有毒蛇猛兽、土匪草寇,楼中可以确保无虞。
土楼的建设,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方式。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的汉人,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它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扰。在这崇山峻岭间,一座土楼就是一座村寨、一座庄园。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生活在一座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亡,共荣共辱。
永定县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形状各异,圆楼是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建筑。
土楼之奇,关键在于一个“土”字。夯土技术的运用,在我国至少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豫西民居中,也有不少人用这种土墙圈院建房,俗称“剥板墙”。但剥板墙通常高不过三四米,再高就易垮塌。在那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客家人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开始建造高楼。他们选来纯净的黄土,掺以糯米汤、红糖水和蛋清,到一定高度还设置竹片等墙骨,增加墙土的凝聚力、柔韧性,墙体高度可提升到二十几米。
土楼的坚固耐久,除了用料考究,还取决于施工过程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一座规模较大的土楼往往需要耗费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位于永定县的遗经楼,前后竟用了70余年才建成,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些土楼最早的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然而却历经沧桑,风雨如磐。
土楼中最高的一座要数南靖的和贵楼了。这座方楼高5层,共21.5米。这样高的一座土楼的地基条件并不好,原是一片沼泽地。但是近三百年来,和贵楼却坚如磐石,让人不能不叹服这土墙的质量。土楼有良好的抗倾斜能力。南靖田螺坑的裕昌楼初建时就发现二楼以上回廊的木柱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达15度以上,却历经700年有惊无险。土楼还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1918年2月13日,永定发生7级地震,一座名叫环极楼的土楼正面墙体裂开一道一尺多宽的口子,整座楼房却没有大碍。后来,这道裂口竟奇迹般地弥合了!
土楼外土而内不土。伫 立楼外,面对这高大的黄土墙壁,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进得大门,马上给你的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感觉。楼房内部全部用上好的木材架构而成,凭栏俯瞰,环廊层层,古朴典雅。楼层之间都有几处宽大的公用楼梯,一点也不显得局促。有的楼还按单元分开,每个单元都有单独的楼梯一直通到三楼四楼。几百年前的客家人就居住着我们现代人才享受到的单元楼、楼中楼,着实够新潮、够奢侈的!为了解决通风透光,方便出入上下,大多土楼不惜牺牲大量空间,合理安排,极尽机巧。在永隆昌楼,天井就有20个,旋转楼梯竟达144部。走进楼里如入迷宫,令人晕头转向。
走进土楼,你会感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雕梁画栋,镏金漆彩,木雕壁画、书法楹联、诗词题刻俯仰皆是。古色古香,极尽考究。一处处的镂空花窗、木雕腰门、檐角泥雕,无不氲氤着高雅的审美气息。竣工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的二宜楼共有壁画彩绘952幅、彩绘木雕349件、壁画楹联100多处。前边提到的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块。楼中最珍贵的莫过于那组12扇一套的楠木寿屏了。寿屏雕刻面积15平方米,画面上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共有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人愿出8000万元购买,被承启楼人断然拒绝。
“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功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最壮丽堂皇的振成楼这副嵌字联充分展现了客家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福裕楼这副楹联则表现了客家人以善为本和崇文重教的美好追求。
走出土楼,已是夕阳西下。晚霞里、树海中,方形楼、八卦楼、斧形楼、圈椅楼,一簇簇、一片片,错错落落、鳞次栉比。尤其是那一座座蘑菇状的圆楼和椭圆楼,像巨伞,似飞碟,在群楼中显得稳健而飘逸、壮观而神秘。我不禁赞叹:“百闻不如一见,真不愧为世界遗产!”看来,传说中美国人的大惊失色不无道理。
体现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的土楼,已越来越为世人瞩目,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