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晋江:“洛阳”隐语
奥运火炬洛阳传递引发网络热议
六千民警全力保火炬传递
消防官兵确保祥云安全飘洛城
奥运火炬传递着洛阳人的激情和梦想
北京太阳能热水器咋会洛阳产?
五商家侵犯他人注册商标被查处
知识问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之外访“洛阳”⑧
晋江:“洛阳”隐语
本报记者 石蕴璞/文 王振华/图
图① 美丽的晋江。
图② 晋江畔的江上塔。
  晋江,以“晋南渡时,衣冠避地者多沿江而居”得名,是西晋末年河洛人首次大南迁的聚集地之一。

  据考证,1700年前,以古都洛阳周边为主的河洛人为避中原战乱辗转至此,怀念晋室而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今天的泉州晋江市因晋江得名,至今已近1300年。

  我们赶到晋江市正是中午时分,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晋江人的祖先多是从河南迁来,我们至今仍然自称‘河洛郎’呢!”

  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始建晋江县,后历代多为州治、府治之首邑。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建市。全市总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49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3个镇。

  晋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0多处。在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带领我们参观了当地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他说,这些文物距今约3000年,可能是当时洛阳周边士族避乱南迁时带来的。一同引入的还有中原文化、宗教和科学技术。博物馆中陈列着锄头、骡架、抵竿犁等中原农业生产工具。

  多数晋江人都知道自己是中原人的后裔。在民居间走访,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式宅院的门楣上都有“衍派”或“传芳”字样。市委工作人员萧天佑告诉我们,每种姓氏都有特定的标志,“衍派”表明发源地点,“传芳”则是家族祖训,例如当地的萧姓最早从河南开封附近迁来,所有萧宅门楣都是“兰陵衍派”。

  在梅岭街道蔡厝村,“莆阳衍派”悬满街道,曾参与族谱修订的蔡志强说,当地蔡姓是周文王第五个儿子的后裔,因封王至河南上蔡而由姬姓改为蔡,后南迁入闽为子孙铭记祖先来历而传承的“莆阳衍派”。

  江边有一座小山,山顶一座仿楼阁式的古塔看上去年代久远,塔旁一座石碑上曰:“江上塔”。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小山名叫高甲山,在海边孤耸如同“海天砥柱”,屹立于晋江入海口;江上塔被传为镇江之风水宝塔,为泉南三塔之一,曾是泉州港最重要的航标之一。

  “十户人家八户侨”说的就是晋江。晋江人出洋始于隋唐,兴于宋元,在明中后期、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初等时期,晋江人大量外迁,侨居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据史料记载,晋江与金门相隔仅5.6海里,宋元便有少量人移居台湾,明后期迅速增多。清初,郑成功据金门、厦门及晋江东石、安海等地训练水师,收复台湾后,从晋江带去大量移民。施琅率军平定台湾后,又从晋江带去大量移民。至今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达100万人,加上110万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103.6万本地人,便有了“海内外300万晋江人”之说。

  作为地理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晋江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探索出著名的“晋江模式”。“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桂冠纷纷加冕晋江。

  2007年,晋江市财政收入6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17元,在全国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居第6位,经济实力保持福建省各县(市)首位。据介绍,晋江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70万左右,大都在各种企业打工,有不少人已经成为企业中层领导。

  晚10时,市区泉安中路一派热闹景象。晋江大剧院门前广场上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5名学生呈半圆形分坐台上,拿着不同的乐器,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的演奏方式有几分相似,虽然听不懂闽南古语的发音,但舒缓优雅的唱声如天籁之音,空灵、高贵,令人沉醉。这便是被称为音乐文化“活化石”的泉州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南音协会专家苏统说,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原为中原宫廷音乐,是从中原传到闽南来的,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主要流行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群岛华侨居住区。“讲闽南语的地方就有南音,南音中保留了大量现在已经遗失了的古汉语,‘南音进校园’在泉州已经推广了十几年,我们曾到不少国家和地区演出过南音。”

  在一段南音传统唱段的唱词中,“牡丹花开”的字眼格外亲切,询问得知,这正是千年前的洛阳皇宫原汁原味的唱词,是对洛阳牡丹的赞颂。

  晋江,果真是“洛阳”的隐语。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