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北部山区都是丘陵,当地人称土塬,土塬之间的深谷里有河流,给莽莽土塬缝隙里抹上了几道绿色。
连昌河是其中一条,它源于陕县的马头山,由西北进入连昌谷,流经洛宁杨坡奔向东南,从宜阳县三乡走出山谷汇入洛河。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沿连昌河寻觅当年东、西两京古道上的遗迹。
那天一早,我们从洛阳出发,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宜阳的三乡。进入山谷,才发觉连昌谷是一个葫芦谷,口狭肚子粗。我们沿着飘带似的公路前行,遗迹没有发现,河谷那浓郁的绿意却令人陶醉和惊叹。
蜿蜒的连昌河清澈明净,潺潺流淌,河谷两旁,茂密挺拔的沙兰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仔细看,树木成方成片,整齐划一,疏密有致,纵横成行,幼树林生机盎然,成树林高大粗壮。微风吹过,哗哗作响,仿佛是庞大的列兵阵营在鼓掌欢迎我们这些前来的客人。
越往里走,绿意愈浓,空气更加清新、景色更加诱人。林中鸟鸣不断,啁啾动听。地上绿草如茵,野花点缀,绒毯一般。溪水绕着林子流淌,润泽树木。三五成群的黄牛在树下悠闲地啃着嫩草,调皮的牧童在河边开心地戏水玩耍……
我们在绿色长廊中继续前行,跨过一座拱桥,看见路边田埂上站着一位正在浇地的老汉。便停下车打问前面的绿林还有多长?老汉扭转身用手往北一指,回答说:远着呢,还有几十里呢!
当我们夸赞这绿色景致优美动人时,老人轻轻笑了笑,说:你们是看景致,俺可叫它摇钱树。我们又问:河谷里树林是从哪辈人开始栽种的?老人望望我们这些外乡人说道:哪辈人?其实才不过二三十年。没等我们再问,他就接着说:打俺记事起,这河谷里甭说住人种庄稼,连棵树毛都存不住。汛期,洪水来了,淹没庄稼,冲走牛羊。人都在山坡、岭脊上安家,要么俺这一带怎么会有杨坡、沙坡、南岭、岗上这些村名呢。庄稼也种在山顶上,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守着河谷吃水难,眼瞅着河水暴涨暴落,撒下满河谷的烂石滩。
淳朴憨厚的老汉停顿一下,拄着锨把,又对我们说:30多年前,当时的县委书记,领着俺好几千劳力,冬也干、春也干,沿着连昌河筑起了几十里的坝堤,河床由原来的400多米宽压到100米。两岸“改滩造田”上万亩。地造好了,村子也从山上迁到平地。俺这河谷里能挡狂风、抗寒流,土地湿润,适合树木生长,县里派来林业局专家指导我们种沙兰杨。开始大伙还犹豫,我信,就带头栽了,收益不错,后来大家都栽。如今,这条河谷建成了沙兰杨经济林基地。沙兰杨是有名的速生材,只要栽下树苗,只消十年八年,便长成参天大树。这种树材质细腻,是三合板、五合板的优质原料,连它的枝条也是造纸的好材料,因此不愁卖,成材的树木不用出村就被收购走啦。老人像晾家珍一般,数说沙兰杨的好处。
将近晌午时分,老人热情地邀我们到家坐坐,他指着马路对面绿阴掩映的村舍说道:俺这儿叫“河西村”,俺姓贾,你看,村头第一排镶白色瓷砖、装铝合金玻璃窗的那排房子是俺儿子的。俺前些年栽的树,后来派上了用场,最大一棵卖了6000多元,给儿子建起这所宅院,娶了媳妇。老人又指指正在浇灌的这片林子说:用不上几年,孙子们上大学就派上用场啦!
我们告别老人继续向北,穿过杨坡街,在一处杨树林旁停了下来。一下车,我们跃过淙淙溪水,踏着松软的草坪,径直向林中跑去。这里林阴浓厚,空气清爽,我们不由得做起深呼吸,想把这里纯净的空气吸个够,把胸中的浊气、闷气都统统吐出来。这里是一片成材树,也是一片样板林。株株杨树粗大健壮,其中一株“树王”更是鹤立鸡群,一个人仅能抱住它半个身。站到树下,抬头观望,“树王”气势撼人,笔直挺立,直刺云天,树冠硕大,枝叶稠密,遮出一大片阴凉。
恰巧孩子们放学了,背着书包,沿着田埂,在浓浓的绿阴下往家走去。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触景生情,发出感叹:“这可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往,这句话我们只是从书上一览而过,或口头上说说而已,而今天,在连昌河畔,我们真切看到了立体的诠释图景。
此刻,我心头怦然一动,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这一代乘了前人的阴凉,而我们不应该给后人创造阴凉吗?
休息之后,我们继续前行,前面,树阴更浓…… 本版插图 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