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菊秋 1943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硬质合金研究,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中国钨业协会会长、世界钨业协会执行主席。
这是一组与钨有关的数字:全球钨基础储量中,中国占35.5%,世界第一;全球钨消费总量中,中国占37%,世界第一;河南的钨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三,而洛阳则以50万吨的白钨储量居河南第一。
近日,趁 2008中国国际钨钼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洛举办之际,记者专访了周菊秋,并请他对洛阳钨业如何做强做大出谋划策。
钨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钨是一种金属元素,为灰黑色的结晶,质地硬而脆,熔点很高,可以制成很细的丝和特种合金钢。目前世界上开采出的钨矿,80%用于优质钢冶炼,15%用于生产硬质钢。因此,钨又有‘工业牙齿’之称。”
进入正题前,周菊秋先对“钨”来了番“科学普及”。
接下来,他说,钨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制造业等,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现在,中国在汽车、飞机上使用的耐震钨丝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对国外的依赖依然较大。我们进口的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往往就是外国公司在我们出口的初级产品基础上加工生产的。”
周菊秋说,我国已经是个钨业大国,但还远远不是钨业强国。
洛钼白钨回收
已成“经典范例”
周菊秋认为,中国钨工业正在着力改变依靠资源优势,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正在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2002年,洛钼集团与俄罗斯国家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成功掌握了白钨回收技术,白钨回收从零起步,彻底改变了过去每年约8000吨白钨精矿被送入尾矿库而不能回收的局面。
周菊秋说,依靠先进技术,洛钼从品位不高的矿石中回收提炼出了白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范例”,“现在,洛钼投资1亿元建设的日处理6000吨低品位白钨回收项目已经投产,下一步,企业还要扩大规模,将达到日处理量20000吨的生产能力,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科技创新
是做强做大的“秘诀”
周菊秋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国家正在逐年减少钨制品出口配额,“这是鼓励钨产品结构调整,限制中低档钨制品出口,抑制钨初级冶炼加工盲目投资的重要举措”。
他说,从出口退税到降低退税、取消退税,再到征收关税等一系列出口关税政策的调整,也是国家促进钨制品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
“在这一大趋势下,洛阳的钨产业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要以资源优势为强大后盾,加大科技投入,抓紧开发高、精、尖钨产品,同时,加快现有产品的优化升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钨冶炼加工技术和产品。”周菊秋说。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全国钨企业的发展现状。
周菊秋建议,洛阳做强做大钨产业还要站在一个国际化的层面上思考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洛阳的相关企业要逐渐探索建立全球化的生产销售体系和网络,要积极引进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国内资源整合进程,推进国际钨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集生产、科研、销售、投资为一体的集约化、国际化的大型钨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