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曹春晓,1934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钛合金专业负责人,是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商用飞机咨询委员会成员。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的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随后,中国科学院曹春晓院士作客腾讯网站。他的“我国为何要研制大型飞机”精辟论述,再次点燃了国人欲圆“大飞机梦”的激情。
日前,记者采访了曹院士。
“100多年来,飞机机体材料走过了用木、布、铝、钢4个阶段,进入21世纪,正在实现向用包括钛在内的复合材料的跨越。”曹院士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中国的大飞机将广泛应用钛合金”的大背景。
曹院士说,上世纪50年代,波音飞机上的钛合金用量达到了0.2%,实现了零的突破,从此钛合金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波音777和空客A380上,钛合金的用量不断增加,以空客A380为例,其全钛发动机挂架就重达3210公斤”。曹院士说,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那么,“国际竞争力”通过什么来体现,“就是飞机要具备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钛在航空中的应用主要有发动机的机匣、框架,在机身中的应用主要有机翼、起落架等。由于钛合金的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而且使用温度范围广(从零下269℃到零上600℃),可以显著减少飞机的自重,随之减少航空燃油的消耗,“因此,飞机上钛合金的用量,实际上就是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志”。
曹院士透露,未来波音787的钛合金用量将达到15%,可使每架飞机的燃油消耗下降20%,“目前,波音公司的该型飞机订单已超过900架”。
曹院士说,现代化程度越高,钛用量就越大,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7年,中国海绵钛产量达到45200吨,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在这一年第一次成为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双净出口国。近年来,包括铜在内的有色金属价格居高不下,而海绵钛的价格则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这就使金属钛具有了很高的性价比,市场潜力巨大”。
曹院士强调,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国大飞机上将用到越来越多的钛合金,这是一个重要契机,需要我们每一个科研单位抓住机会加快发展。
“位于洛阳的七二五研究所1962年开始船用钛合金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七二五所在钛合金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曹院士说,用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材料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这才体现了自主创新精神。现在,七二五所已经具备了年产5000吨海绵钛、2000吨钛锭的能力,并建成了国内最大的1000公斤真空铸造炉。可以预计,大飞机计划的实施必将给洛阳这个新兴的钛工业基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本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武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