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扰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业已度过“周岁”,全球金融业的最终损失额或将超过1万亿美元。身处风暴中心的华尔街遭遇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最大打击,今年以来,宣布倒闭的美国大小银行已达10多家。
为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避免风险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经过近半个月的激烈辩论,美国国会众议院3日终于通过了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被格林斯潘评论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目前尚未明确见底。它将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怎样的后果,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哪些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种种迹象显示,陷于次贷危机核心区域的美国及欧洲经济,正面临下滑的危险。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将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第二季度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经济均出现负增长,是欧元区诞生以来首次出现整体负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第二季度出现负增长。8月日本对美出口连续12个月下降,并出现26年来首次贸易逆差,使经济学家普遍担忧日本经济或陷入衰退。
更加严峻的现实或许还在后头。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向记者介绍了危机正在显露出的可怕面目:当次贷危机演变为信贷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瓦解必然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大,最终会引发股市的进一步下挫。当楼市和股市双双跳水之后,居民的财富会大大缩水,消费不得不缩减。当消费出现了下降,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就会熄火。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或缓慢增长之后,欧洲、日本会步其后尘,东亚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
专家指出,次贷危机后,企业在公司债市场、股市和货币市场均出现融资困难,这将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紧缩影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信贷紧缩和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将对消费产生影响,从而触发经济的真正衰退。
由于美国消费者储蓄率低,因此消费支出主要得益于资本、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毫无疑问,金融市场的动荡将对消费影响巨大。最新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修订后的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
鉴于金融业损失惨重,未来美国信贷规模和信贷条件都将紧缩,从而制约消费和生产的发展。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美联储今年已降息325个基点,并通过创设短期贷款拍卖工具等措施向市场注资。但由于次贷风暴持续升级,金融机构人人自危,惜贷氛围浓重,9月初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市场实际利率比美联储2%的基准利率高出数倍。
此外,金融风暴还给发达经济体间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令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阿尔穆尼亚忧虑的是,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的区内贸易已显疲态,外部需求和欧盟内部需求均受到抑制,金融危机正对欧洲实体经济造成损害。
欧美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新兴市场贸易面临下滑
如何摆脱欧美经济下滑对本国的影响,成为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最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区经济之间难以完全脱钩,全球经济恐怕将不得不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现实。”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这种影响将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反映出来”。洪平凡认为,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达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因此,美国经济走软甚至出现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对外贸依存度大的国家来说,情况将更为严重。
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靠扩大出口等战略迅速崛起,对美欧的贸易成为支撑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但金融风暴引起的美欧内需减缓,对东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将是个沉重的打击。
基于这一因素,亚洲开发银行9月中旬将明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从之前预计的7.8%下调至7.2%。
对全球贸易来说,次贷危机带来的损害还包括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上世纪20年代末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均高筑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并转嫁危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化将受到严重挫折,并经历一次巨大的退潮。
当前美国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加上美政府为救援“两房”的2000亿美元,加上救援美国国际集团的850亿美元,再考虑到未来或将出台的更多大规模救市措施,这些数额无疑会增加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赤字,进而引发美元汇率更深程度下跌,诱发油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从而可能继续推高全球通胀率。
这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困局,在承受经济下滑风险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承受输入型通胀的潜在威胁的准备。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电、《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