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救市的专家认为,目前各地方出台的救市政策将延长市场的观望期,并有可能助推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居民住房购买力减弱是去年以来“持币观望”、成交量低迷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房价调整才能刺激不同支付能力的居民陆续进入、陆续释放真实需求,提振成交量。但是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有可能使资金告急的房地产开发商继续“硬撑”,这非但不利于提高成交量,并有可能使高房价的风险进一步向金融体系转移。
一位地产业界的资深人士指出,目前,房价下行趋势已经形成,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政策,不利于挤压房地产泡沫,释放和化解风险。
对于直接给购房人财政补贴的做法,有业内人士认为,拿全体纳税人的钱补贴个人完全不合理。同时,对购房人而言,可能也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也指出,在购房者预期房价仍有下跌空间时,种种救市政策无助于楼市回归理性。只有当价格调整到位时,国家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松动才可能有效。
有业内人士提出会出现三大风险:其一是与中央宏观调控意图的偏离有可能带来更严厉的紧缩;其二是与金融有关的救市可能带来总盘的混乱,蕴藏深层次的金融风险;其三是救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被弱化,反而浪费更多政府资源与工作精力。
光大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出于地方财政收入及稳定市场和金融安全的考虑,多个城市出台了托市政策。但这些政策对激发需求的作用远不如开发商降价来得直接。因此,在购房者预期房价仍有下降空间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很难发挥预想的效果。
本组稿件综合《东方早报》、《中国证券报》、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