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界追念谢晋导演生前的一部部感人力作,敬重他不凡的艺术功力时,当影迷们重新欣赏他的电影作品,勾起特殊年月的集体回忆之际,我们该如何去发扬谢晋的精神,继承他留下的文化品格和历史责任?这个问题摆到了大家面前。
大师留下了崇高艺术品格
谢晋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座高峰,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提携和培养了黄蜀芹、石晓华等一批第四代导演的骨干力量,发现和造就了祝希娟、刘晓庆、姜文、潘虹、张瑜、陈冲等一批中国电影演员中的佼佼者,还在于他始终以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严谨而精湛的电影手法去书写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神的涌动。
《舞台姐妹》、《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鸦片战争》……谢晋的创作灵感总是和大时代的转变融在一起,尤其和“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在一部部电影中,他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从细腻的人物表现入手,注入各个时代最深刻的情感印记。他的创作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他坚持的正是电影缺少的
大师已去,如果只是拿出他的影片一遍遍称颂,那必定不是谢晋希望看到的。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球华语电影论坛”上,谢晋曾拍案而起:“现在一些电影导演,你们这也讲,那也讲,就是不讲社会责任感,几个臭钱就能把你们独立人格给卖了。既然是这样,你还瞎拍什么电影?”这表明,谢晋生前对电影的一些现状是强烈不满的,他对商业化媚俗风气劲吹电影界的现象嗤之以鼻,并为此深感忧虑。
在一些影片削尖脑袋要在奥斯卡得奖时,谢晋在多种场合大声疾呼:“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为,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他的口头语是:“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商业化和奖项,这两样被许多导演视为电影价值重要体现的东西,却不被谢晋看重,他看重的是观众。这样的理智和清醒令人钦佩。中国电影近年来越来越被大片化、功利化笼罩,缺少贴近生活、反映人民精神面貌的现实主义力作,难道不就是缺少谢晋这样的有社会责任和文化品格的导演吗?
正本清源才是最好的纪念
一代中国电影大师的辞世,从某种角度说,是敲响了电影回归崇高的警钟。谢晋曾说:“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并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他也说过:“中国十几亿人口,有几亿农民已经十多年没看过电影了,为什么你们没人去关心这些,却总围着‘黄金甲’转?”有感于此,他想在80多岁的高龄再多拍几部影片,可惜功利化的电影风气使他无法如愿,几部影片都因投资问题不得不搁置。
现在老人已去,中国电影要坚持脚踏实地地走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谢晋电影道路,将谢晋留下的丰厚的精神遗产传承下去,使中国电影发出熠熠光芒。
(周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