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发现的标志性实物。 |
|
发掘现场。 | |
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 通讯员 孙慧宝
樊祥胜)我市去年8月启动了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遗址保护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者在该区域内清理出大面积唐宋时期夯土建筑台基,并基本理清宫城正殿的历史沿革与演变脉络。这是国家文物局昨日在洛召开的隋唐洛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座谈会透露的消息。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柴晓明、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保护项目初步规划区域为北至唐宫路以北30米、南至中州中路、西至定鼎北路、东至原印刷厂东墙,占地约145亩。据文献记载,宫城正殿明堂遗址即位于该展示区内。此外,该区域内还有贞观殿、徽猷殿、东西廊等基址和宫殿所在宫院及诸多附属建筑遗址。
去年11月至今,文物工作者在该区域内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发掘面积已超过1万平方米。在城市区内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我市是第一次,在国内也不多见。在发掘中,文物工作者从现代建筑垃圾层下清理出了大面积的唐宋时期夯土建筑台基,依其叠压和打破关系大致可分为4期。
通过发掘清理工作,文物工作者还基本理清了宫城中心区内正殿的历史沿革和演变脉络:一、宫城正殿由隋至北宋时期一直沿用,并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修葺与重建,其名称也多有变化,隋曰乾阳殿,唐称乾元殿,武则天执政时改称明堂,又号“万象神宫”,但其在宫城中的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不同时期有前后左右移位重建的现象。二、宫城正殿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制与布局不同。如唐代明堂为八边形台基,而北宋时期为两侧带有长廊的长方形台基。三、不同时期的建筑台基夯筑方法亦有差异。
隋唐洛阳城宫城区自隋至北宋一直沿用,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相互叠压和打破,遗迹现象十分复杂,要想准确复原宫城中心区建筑群的整体布局,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与会专家在听取考古发掘汇报并考察考古发掘现场后,充分肯定了我市近期在大遗址保护特别是环境整治上所作的努力以及文物部门在大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领域所作的探索和尝试。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洛阳片区大遗址,特别是隋唐洛阳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在全国大遗址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抓住国家实施大遗址保护的有利时机,加快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和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步伐。
据了解,该区域考古发掘全部结束后,我市将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中心区遗址公园,保护展示该区域内部分重要文物遗迹。之后,我市还将启动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应天门及周边地区的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努力将隋唐洛阳城宫城区遗址公园建成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公园。
记者 赵茂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