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从“带状城市”到“生态城区”
走进家园看问题
今天的小选手
明天的建筑师
捐献造血干细胞遇冷
俩副镇长被诫勉谈话
家园问题回头看
连 线
洛阳城内刚变冷 南部山区已飞雪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从“带状城市”到“生态城区”
——30年来洛阳城市建设大变化
  洛阳美景。 记者 潘郁 摄
1984年,市中心。孙德侠 摄
  帝都洛阳,美丽画卷

  近日,全国作家采访团来洛采风,一位10年前来过洛阳的作家感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洛阳巨变让人刮目相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中的7个项目落户洛阳,在苏联专家协助下,我市编制了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我市撇开老城建新城,建成了后来的涧西区、西工区,形成了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这种“撇开老城建新城”的做法被称为“洛阳模式”,写入了中国规划教科书。

  在老城建人的记忆中,一条道路从东到西就是对这座“带状城市”的形象描绘。

  上世纪80年代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市组织编制了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座新城颇具规模。

  1995年,以“南进北上”为核心的洛阳市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应运而生。2003年,洛阳城开始跨越洛河向南挺进。

  规划中的洛阳新区北起洛河南岸,南至洛宜铁路,东起焦枝铁路,西至在建的西南环城高速公路,总面积达71.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

  经过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新区目前累计开工各类工程1524项,累计完成投资393.67亿元,完成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5万。南面是龙门山森林公园,西边是周山森林公园,隋唐城遗址森林公园就像城市的“绿色心脏”,一个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碧水环绕、绿树成阴的现代化生态城区正在崛起。

  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洛阳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近几年,洛阳旧城区改造完成投资246亿元,以王城大道打通、定鼎北路打通和城市四个出入口打通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为标志,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顺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以南昌路、新街、王府井等重要地块改造为标志,全市450个旧城改造项目迅猛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洛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翻开即将出台的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令人振奋的画面跃然纸上: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随着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洛阳将从洛河时代跨入伊洛河时代,一个具有大唐遗风、更加美丽的魅力洛阳、生态洛阳、宜居洛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泥泞小路到亮丽大道,老大爷感慨

  叫了一辈子 这才是新街

  “从前新街脏又乱,旧屋瓦房真难看,汛期提防瀍水漫,提心吊胆堤上转,家家户户不舒坦;如今新街真漂亮,楼房栋栋排成行,河堤牢固景色美,道路平坦又宽敞,名副其实新街样!”这个在瀍河回族区新街居民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反映了这里的巨变。

  69岁的老社区主任芦福荣感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原来的日子是咋熬过来的!”改造前的新街在她的印象中处处是破瓦房、土坯墙,出门不是踹水窝就是踹泥窝,旧新街是条紧邻瀍河的弓弦状街道,崎岖狭窄。

  生在新街、长在新街的刘忠敏大爷今年63岁了。他说,新街人对水的记忆最深刻,那时没有排水系统,大雨时半条街泡在水中,地势低的住户家中水深近1米,齐膝高的胶鞋人人必备。1979年洛河发大水,新街居民紧急撤离,家家户户拖家带口,去地势较高的东关回民学校躲避!

  2002年夏,新街被列入了我市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  

  芦福荣说,大家早就想换个好环境了,可旧家难舍,基层干部就挨家挨户动员,在拆迁区内,社区干部及党员带头搬迁,一步步打破了拆迁工作的僵局。

  2003年,全长1640米、宽40米的新街道路拆迁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包含原新街和原闸口街的“新”新街诞生啦!2004年10月,总投资1.1亿元、占地6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街新房家园也全面完工。

  芦福荣说:“12月,俺这里就要通燃气了,据说再过两年还要通暖气,新街人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呀!”

  一位大爷边走边说:“新街、新街,叫了一辈子新街,这才真是新街!”

  从快步建设到名城保护,规划者自豪

  现在的洛阳 古今相辉映

  “30年来,城市建设大步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新区办原副主任李国恩这样感慨。

  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李国恩从西安调入洛阳城建局,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李国恩说,趁着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洛阳兴建了海关、机场,加快了对外交流的步伐。二期城市规划中到2000年城市区人口达到65万,城市用地规模59.6平方公里,可是到了1993年,城市区人口已经达到79万,用地规模达到75平方公里。

  洛阳是千年帝都,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非常丰厚。1987年,我市开始制定《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根据这一规划,保护了大量的地上、地下历史文化遗存。

  李国恩说,老城区仍保留着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的建筑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首次制订了“保护老城”的计划。而我市“一五”期间的优秀现代建筑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列入保护项目,一拖集团的原大门,习仲勋曾经住过的武汉路2号街坊,规模最大、布局最有特色的10号街坊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照规划被奇迹般保留下来。

  李国恩说,作为从外地来洛的城市规划建设人员,他已经完全融入这座城市。如今站在高处看老城,在越来越亮丽的同时,古香古色的街区在旧城改造中得到完好保护,在这里到处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2003年,李国恩授命到新区开发办上班。

  李国恩说,现在的洛阳,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山水园林与名胜古迹相得益彰,已成为人们休闲居住的好地方。

  从一张白纸到魅力新区,村民们喜悦

  这样的生活 想都不敢想

  45栋多层小楼整齐排列,笔直开阔的水泥路旁,几位村民正在散步,孩子们则在小区中心广场的儿童乐园里欢笑着。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门前屋后垃圾遍地,现在你瞅瞅……”近日,古城乡焦屯村党支部副书记焦银农带我们走进了他居住的龙兴小区。

  走进村民焦松海的家,三室两厅的房间开阔而明亮,空调、电脑、冰箱、电磁炉、微波炉、电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欧式装修风格与窗外的翠绿草木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温馨。

  “要不是新区改造,这种生活,我们想都不敢想”。焦银农说,以前大家都住在自己盖的小平房里,各家都没有自来水,一到用水高峰期,村里的四五眼水井前总是排着长队;做饭是烧柴火,一顿饭做下来眼睛都睁不开了,每年祭灶打扫卫生都能清出厚厚一层灰;到了下雨天,村里的路就成了“水泥路”……

  2004年9月16日,全村1186户整体入住到了龙兴小区。

  崔银农说:“那时候一没事,大家就跑到工地上看。从各种基础设施管道的开挖,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眼看着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宽阔的道路,破旧的村落变成了漂亮的花园广场……住在新区,成了一件让人自豪的事。”

  数字看变化

  “十五”以来至去年年底,洛阳城市建设完成总投资536亿元,而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1990年城市建设投资额2.27亿元。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含吉利区)达121平方公里,而洛阳解放时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前建成区面积为50余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 孙梅芳 见习记者 连漪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