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要闻·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交通运输部送关爱
留守儿童享温暖
求索真理志不休 风雨岁月写春秋
任职公示
机遇是宝
抓住才好
河洛中医药文化研究会
高级论坛开幕
王桂芝:让人信赖的“巾帼猛将”
讣 告
市财政局提高工作效能建人民满意机关
考研热理性降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求索真理志不休 风雨岁月写春秋
——访清华大学党委原第一副书记刘冰 本报记者 刘爱国 见习记者 孙自豪
  刘冰接受采访。 记者 李银刚 摄
  人物简介:刘冰,原名姚发光,1921年生于伊川县吕店乡。早年参加革命,曾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抗日根据地学习和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文革”期间因上书毛主席和党中央遭迫害。1978年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79年任甘肃省副省长,1982年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1983年任甘肃省常务副书记。1986年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任第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风雨岁月写春秋

  近日,沐浴着北京初冬的阳光,我们来到刘冰老人家中。

  清瘦的面孔,戴着眼镜,满头华发。我们面前的刘冰老人,上身穿一件咖啡色夹克,下身着深蓝色长裤,脚蹬一双黑色布鞋,虽然已经87岁,但精神矍铄。

  不足2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套灰色的旧沙发。沙发上方,摆放着刘老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中间的一张照片非常引人注目。照片上,刘老端坐在中间,胡锦涛同志微笑着站在他的身后,周围还围着一群人。看着照片,刘老深情地回忆,围在他身边的胡锦涛等人,都是他在清华大学任党委副书记时的学生,照片是在京西宾馆开全国人大会议时拍的。当时,他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锦涛同志时任贵州省委书记。会议期间,胡锦涛带着清华大学的同学们,看望老师来了。

  墙上,挂着书法家米南阳为其写的“寿比山高”四个大字。还有现任甘肃省委书记的陆浩为庆祝刘老85岁大寿时写的两句诗:求索真理志不休,风雨岁月写春秋。

  说起自己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语言简短有力,不时伴以手势。谈话中,他激情澎湃地唱起一首歌颂周恩来同志的一首歌《你就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伤痕,刻在你身上,用你的心回答,你就是这样的人;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

  唱着唱着,老人数度哽咽,几乎唱不下去。而坐在他身边的老伴儿古淑惠,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没有革命老一代,就没有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啊。”刘老动情地说。

  谈话间,刘老拿出自己著的两本书,《求索:难忘的历程》和《风雨岁月:1964~1976年的清华》,亲笔签名赠给我们。这两本书,真实反映了刘老投身革命、献身事业的革命经过,翔实记录了刘老亲历清华大学“文革”的全过程。他曾三次上书毛主席、党中央。

  战斗在河洛大地

  刘冰1921年12月生于伊川县吕店乡姚沟村一个农民家庭,4岁丧母,10岁丧父。小学五年级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一堂“日寇占我沈阳城”的国文课点燃了他的抗日火焰,并第一次参加了在洛阳西关举行的抗日游行。

  1934年,刘冰小学毕业后考入洛阳一所有名的私立中学明德中学。在一次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时,小小年纪的他便有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远大抱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刘冰更是加紧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当时正值初中毕业前夕,“毕业考试也拴不住我的心”。

  1938年,刘冰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随营学校“边学习边打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刘冰经受了反顽斗争、红崖头之战、反扫荡等生死考验。

  “打回老家去!”1944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河南战役,中原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此,刘冰非常关注河南战争动态。他说:“作为中原人民的儿子,我心系故土,日夜盼望着打回老家去,消灭日寇,洗雪国耻。”

  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1944年5月,刘冰深入新安、济源等群众运动第一线做最基层的群众发动工作,并在新安县谷堆村搞起了发动群众试点工作。仅一个月时间,谷堆村就建立起农民抗日救国会筹备委员会,并顺利开展了反奸、反霸、减租、减息等一系列群众运动。

  1948年4月洛阳解放。1948年11月,刘冰被调任宜阳县县委书记,全力投入到支援前线工作。1949年1月,刘冰到豫西区党委机关工作,筹备建立豫西青年联合会。1949年2月,中央决定恢复河南省建制,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刘冰被任命为中共河南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三次上书毛主席、党中央

  “文化大革命”是从文教阵地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时任该校党委第一副书记的刘冰因所处地位而被深深卷入激流漩涡,成为重点冲击对象。

  面对“文化大革命”的种种错误做法和“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倒行逆施,刘冰等人不忍心学校遭受动荡,冒着生命危险,直接上书毛主席,为学子们请命。

  1966年10月,刘冰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信,反映清华园发生的红卫兵违法乱纪、违反党的政策的情况。没有回音。1967年2月,刘冰等人再次向周恩来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陈伯达、江青等写信,受到造反派迫害,刘冰等人被打成“清华园的‘二月逆流’”。

  1975年8月和10月刘冰等人两次写信揭露当时的清华大学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迟群和中共中央委员、清华大学副书记谢静宜的政治野心和种种丑恶言行。但是,信件依然被坏人利用,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牵连了当时复出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成为在全国范围发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导火索。刘冰等人由此被打为“右倾翻案的急先锋”,被批斗、专政达一年之久。

  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登载《刘冰等人给毛主席写信符合党章内容属实》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为刘冰平了反。

  希望家乡人民越来越好

  “我喜欢文学,少年时想着将来做文学工作!我抗大的同学李季写出了著名长篇叙事诗《王贵和李香香》,而我始终未能如愿!”刘老虽然这么说,但是晚年的他依然重拾写作爱好,先后写出了50多万字的长篇自传《风雨岁月》和《求索:难忘的历程》。

  采访中,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洛阳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建立向其介绍洛阳以及《洛阳日报》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时,刘老认真倾听,不时微笑着点头。

  刘老说,2006年4月30日,他回洛阳老家看了看,看到家乡的面貌越来越美,家乡人民安居乐业,他由衷地感到高兴。他说,希望家乡的牡丹花会越办越好,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