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总策划秦新民日前表示,这台晚会的演唱类节目都将“真唱”。此语铿锵有力,反而引起了人们对以往央视春晚是否“真唱”的怀疑。文化部不久前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假唱”,秦新民的表态使央视春晚“假唱”问题再度成了众矢之的。
严格地讲,文化部的这一新条例对央视春晚并没有约束力,因为尽管央视春晚有丰厚的广告收入,但它毕竟不卖票,很难纳入营业性演出这一范畴。对此,一些网友愤愤不平地说:“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那非营业性演出就可以欺骗观众吗?央视春晚影响大,更应该带头停止‘假唱’。”
其实,央视早在1994年就明确要求所有春晚歌手在现场“真唱”,但正因为该届春晚歌声质量明显不如往年,于是对口型的“假唱”此后卷土重来。3年前,总导演郎昆针对外界批评曾有回应,他说,电视晚会为了给观众最完美的效果,有时候必须采取一些手段,比如有些节目需要现场同期声,有些必须先期录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春晚所有演唱者都是“真唱”。
既然3年前郎昆就已保证央视春晚所有演唱者都是“真唱”,今年他复任总导演,有何必要再强调2009年春晚将是“真唱”呢?其实郎昆当年的保证就是话中有话,暗藏玄机。他强调的“真唱”,其实指歌声来自歌手本人的声音,“有些必须先期录音”这句话已道出了秘密。春晚资深导演袁德旺近日也表示,春晚要求的“真唱”就是“真人唱”。他的理由是,电视节目质量要求很高,演唱者的音色不能打折。如果这样的解释能够成立,文化部对“假唱”的打击就没有对象可言,因为所有歌声都是“真人唱”。央视导演们显然在玩文字游戏。
有关专家说,现在的现场“假唱”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广场演出,“假唱”在七成左右。现在的情况是,有歌唱功底的美声和民歌歌手好一点,“假唱”者主要是那些流行歌手,尤其是一些所谓大腕,往往没有时间与乐队排练,也没有时间背新的歌词,而一些晚会又恰恰需要这些大腕来撑台面,“假唱”现象就难以避免了。
对于像央视春晚这样的大型直播晚会,是否一定要坚持歌手现场“真唱”,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
像奥运会、亚运会及央视春晚这样的大型演出,演员众多,技术复杂,如果全部“真唱”,万一出现纰漏,谁来承担责任呢?再说,文化部的新规也不包括非营业性的重大演出,央视何必作茧自缚?有关专家认为,“假唱”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在录音棚内一字字、一句句录下的歌声肯定会更加完美,但“假唱”损失的是演员与观众的现场交流,损失的是演员的真情投入,而这些本来是晚会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央视表态将“真唱”,就是宁要现场感、真实感,也不要所谓的“更完美”。 (亮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