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专 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应充分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创新专业高度 开拓全新视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应充分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学论断,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我认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熔铸着国家、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大的理论范畴,这里说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指狭义的价值观念。它是在人们的利益、需求的推动下,经过长期的价值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观念活动的积淀,从而形成的对价值信念、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规范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

  (一)核心价值观状况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活力特点

  社会活力首先体现在社会成员个人的生命活力上。众所周知,人们进行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可以说,对一定目的、目标的追求正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根本动力,是人们生命活力之所在。那么,人们的目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呢?是根据自己价值需求。在一定意义上说,价值追求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精神的家园。究竟能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关键在于人们的价值观是否正确。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价值观状况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活力。每个社会集团、每个执政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此观念支配下制定自身的奋斗目标,只有当他们的价值观与民众的价值观相一致,他们的目标被民众认为有价值时,民众才会产生参与这个目标建设的饱满热情,这个集团、国家才有发展的活力。反之,当他们的目标得不到民众的价值认可时,就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其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支持。

  (二)共同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社会凝聚力的源泉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就是说,目标的异同是人们分群的依据。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因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价值信念、价值标准、价值规范,对同一现象会作出大致相同的评价,因而有共同语言,彼此团结,进而形成亲和力,维护着社会正常秩序。反之,当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甚至相互冲突、对立时,人们就会彼此疏远、排斥、反感、厌恶、敌视,社会的和谐、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当人们确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有了共同的社会理想、社会信仰时,就会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自觉地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战斗集体,团结一致,协同奋斗,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加剧价值观输出攻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在地域和国籍意义上的差别正在逐渐淡化,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别将越来越突出。价值观是人们团结起来、形成凝聚力的核心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用价值观去同化人,从而瓦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惯用的战略手段。

  (一)思想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价值观输出作为冷战后的战略目标、战略手段

  二战以后,国际资本主义为了扼杀社会主义运动、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首先采取的是军事干涉,继而是经济封锁和意识干涉并用。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情况下,开始采用形态渗透、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相结合的手段,从而实现了其战略由“硬打击”到“软渗透”的转变。1995年10月6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公开宣称:“美国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和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和促进美国的利益。”在此战略思想支配下,他们不断地加强对世界的文化输出,并把矛头直接指向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把中国看作其“潜在战略对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敌手。美国新闻署曾发表文章公开声称:“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十条诫令》强调:“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一定要摧毁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一定要尽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电波和新式宗教传播。只要让中国的青少年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其价值观输出的险恶用心暴露无疑。

  (二)实践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紧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冲击、挤压,已对我国民族精神构成威胁

  全球化和网络化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输出攻势。如今,他们正从两方面对我们的价值思想形成冲击。

  第一,利用西方的饮食文化、影视文化、游戏软件的优势,试图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任何物质的东西都承载着文化的内涵。物质产品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也就逐渐随之改变。因此,不可忽视物质产品、饮食文化等对我国价值观建设的影响冲击。影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影响更直接有力。早在1945年9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廉本顿就指出:以人员、图书、教育、艺术等手段,进行文化交流是一种“慢媒介”;无线电广播和电影宣传则是“快媒介”,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变人们的见解和政治态度”。电脑游戏软件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一些软件游戏正在促使人们在游戏中形成并强化“金钱万能”、“贪图安逸”、“崇尚暴力”的价值观。

  第二,利用在广播、影视、网络中的优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其价值观输出攻势,对我们的价值观形成冲击、挤压。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式的东西,一方面来自个人自身对现实对象的认知、体验,另一方面则来自社会舆论宣传、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者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实际上就是信息输入,所以,可以说社会信息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思想文化的交锋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信息战。谁的信息量大,传播频率高,视听冲击力强,谁就能抢占思想舆论的制高点。正因此,美国学者罗斯科普夫说:“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主导整个媒体。”如今,美国以其高频率、高覆盖率的广播、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讯的命脉。据统计,近80%的网上信息和90%以上的网上服务是由美国提供的。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网站一般可达到每日250万~300万页次。CNN等知名网站的日平均页面访问量已达到1000万页次。这种造访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地位。狂轰滥炸的信息冲击,已使网上部分受众逐渐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进而剥蚀了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

  面对美国强大的价值观输出攻势,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势必对我国社会发展、政治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首先,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日渐盛行,致使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世界在颓废。物欲、贪欲的膨胀,也会使社会稳定、社会安全受到威胁,而失去伟大精神支撑的民族前途将更让人担忧。其次,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逐渐淡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在逐渐消失,进而导致政治信念逐渐动摇。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高度重视,以强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方法、方式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和“全盘西化”。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重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

  1.坚持正确的方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是我们价值观建设的方向。坚持这个方向,我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树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表现为个人利益的存在。所以,应该承认、尊重、实现和保护个人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但同时,人又具有社会性,即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集体中,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与其他成员的利益密切关联。个人利益的取得离不开他人、集体的支持,又会对他人利益、集体利益造成影响。改革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调整的过程。处理得好它们可以互相促进,处理不好会互相侵害。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成功决定于利益调整的成功。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建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并重的价值观,既尊重、保护个人利益,又倡导社会责任感,尊重、维护社会集体利益,坚持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这才是既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符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大众的价值观。

  其次,要树立爱国主义与开放、合作精神相结合的价值观。一方面,要看到世界没有成为“地球村”,人们也未成为没有国籍的世界公民。国家、民族利益还在,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在加剧。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价值观输出,通过宣扬“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干预别国内政,弱化别国主权,侵害他国利益,为他们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人类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我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和进步观念,离不开国际合作,应该破除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开放、合作的意识,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遵循正确的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力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广泛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内容上来说,一要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二要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民族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三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树立创新精神,总结、提炼、提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或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做到与实践要求、时代要求合拍;做到既适应时代发展规律,又适应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从形式上看,我们要充分总结、吸收、改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利用现代一切先进的科技手段,使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性化。

  (二)积极倡导、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1.重视我们的价值观宣传,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1)新闻出版和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要成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贴近实践,贴近基层,注重效果。

  (2)要占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加强我们价值观的网络宣传。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它,谁就赢得了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和抢占21世纪国际舆论制高点的战略高度,加快互联网建设和网上价值观宣传工作,改变意识形态斗争中“西强我弱”的格局,提高我们价值观思想的视听冲击力和融合影响力。

  (3)文化产业界要提高社会责任感,把我们的价值观寓于文化产品中,让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艺产品中受到教育。

  文化产业界人士一定要提高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国外文化产业对我们文化市场的冲击不仅仅是市场的冲击、价值观的同化,而且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国家安全的冲击,从而承担起社会责任,把传播民族文化、唤起民族意识、振兴民族精神作为神圣使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各级政府也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给予文化产业者思想上的指导、把关,政策上的优惠、工作中的支持。

  2.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系统,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抵制不良价值观的侵入。

  文化市场是西方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弈的舞台,我们首先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应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对可能危机国家文化安全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确定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市场准入的安全“红线”。其次,加大对文化市场特别是出版市场、软件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甚至严重侵害我国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的,要坚决予以打击。其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通过立法、行政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我国国际进口信息源头的监测和审查,设立类似“信息海关”的专门机构,对所有进口我国的信息进行严密清查,牢牢筑起抵御不良文化侵入的防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