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天下三百年,才子辈出,群星灿烂,或以诗文惊世骇俗,或以丹青芬芳千年,其美名冠世者,不胜枚举。从洛阳所出的唐人墓志中,我们不时会见到这些光辉闪耀的名字。
2001年初,郑虔及夫人王氏墓志在洛面世,即引起学界注目,史家据此引证论文,见识纷纭,郑虔葬地之谜,遂告破解。志文所记郑虔人生之详尽,迁葬所见之奇遇,为定鼎门外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神奇。
郑虔字若齐,荥阳人,唐天宝年间名士。其诗文书画见载于《全唐诗》、《唐才子传》、《书史会要》、《唐朝名画录》以及唐人笔记小说等史籍中。据《新唐书》记载,郑虔天宝初年曾集缀当世之事,著书八十余篇,因触悖时政,被人告发,遭贬多年,后来得还京师,玄宗爱其才,特设广文馆,以虔为博士。郑虔找不到办公地点,就问当朝宰相,得到的答复是:此乃新设机构,在国子监里边,虽然房舍简陋,但能总领天下词藻之士,自此以后,世代人皆知广文博士从你开始,何乐而不为呢!
郑虔在广文馆闲来手痒,便整理旧书,得四十余篇,名为《荟萃》,好书之余,又喜画山水,苦于无纸,便拣拾柿叶,装满几间屋子,天天取来写字,终岁不辍。后来,郑虔将其诗书、绘画作品送给玄宗看,玄宗爱不释手,遂在其后题写“郑虔三绝”,以示褒扬。郑虔得获殊荣,迁为著作郎。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劫百官于东都,郑虔亦在其列,因系名士,得授伪职,安史之乱后,回到长安,与诗人王维、张通同囚于杨国忠旧宅,曾被相国崔圆召至家中绘制壁画,幸得宽待,贬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司户参军。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卒于台州。这位成就卓异的才子葬于何处,世人再也无从得知。
郑虔墓志记载:“其弱冠举秀才,进士高第。又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术,百家诸子,如指掌焉。家国以为一宝,朝野谓之三绝。郑虔毕生历仕八职……”墓志记载既简洁又翔实,恰如一份最原始的档案,让我们一目了然,看到了一位唐代名士的曲折仕途。
郑虔夫人王氏早卒,葬在洛阳定鼎门外西南不远处。王氏为唐凤阁侍郎王方庆之孙女、侍御史王晙之女。王方庆是王羲之十代孙,家藏王氏历代二十八人书法,武后时奏进,编为《宝章集》十卷,即今所谓《万岁通天帖》。晙为方庆少子,《旧唐书》称其“工书知名,尤善琴棋”。父子二人唐书中皆有传记。
郑虔去世十年之后,其女儿将父亲灵柩“万里扶持,归于故乡”,欲立新茔合葬父母,待打开王氏墓穴时,却看到一个神奇景象:玄堂内“盘藤绕塔,葛蔓萦棺”。其女儿遂以“地之吉,草木润,神之安,福后裔”之古礼,将郑虔合葬于王氏旧茔内。一千二百年过去了,广文博士静静地躺在洛水之南、定鼎门外。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明堂华屋,唯有这方志石镌刻的一段历史,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
郑虔平生著作甚多,除《荟萃》外,还有《天宝军防录》、《胡本草》等。其绘画作品较之诗作书迹有更多传世,如长安慈恩寺壁画、洛阳圣善寺书画等。
郑虔生前官位不显,但与文士之间交往甚广,尤与诗圣杜甫友情浓厚,虽比杜甫年长二十一岁,却为莫逆之交,杜甫诗作中留有大量记录。郑虔怀才不遇,杜甫作《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得知郑虔去世,作《八哀诗》悼念故友:“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昔献书画图,新诗亦俱往。”“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豪俊人谁在,文章扫地无。”
郑虔有子女八人,其子元老、野老、魏老。元老墓志近年也于洛阳出土。郑虔墓志出土之前,世人相传郑虔墓地在临海大田白石,那里尚有其后妻郭氏及子息附葬,至今仍有不少郑氏后裔散居当地。郑虔墓志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他魂归河洛的确切地址,正如其铭文所言:“千秋万祀,传于子孙,鼎门之右,龙门之南,郁郁佳城,志荥阳茔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