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新闻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008年,政府增强“托底”之力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河南段)
开工仪式在洛隆重举行
大学生就业遭遇“危机年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大学生就业遭遇“危机年景”
  北京举行的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吸引了数万名女大学生前来求职应聘。一位女大学生在招聘会现场抄写相关信息。    (资料图片)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接受的十几年至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完成的。等到猛然要找工作了,就像一群未经训练的新兵被赶上了战场,他们不知如何拿枪,不知跟谁打仗。

  10月25日上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馆,华中高校大学生就业“五校联合”第一场招聘会在阴雨中举行。体育馆外几千米的长路上,万伞云集,入口处拥挤的人群不得不收了伞,淋着雨,每个学生的脸都挤成了“烧饼”。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大四女生杨春艳7时多就来了。招聘会上有100多家企业,愿意收她简历的却只有几家。这几家企业招聘台前排起了很长的队,招聘名额却都只有1~2人。杨春艳觉得希望很小,但她还是投了。

  会场内只有一个女厕所,门口也排起了长队。有位女生看见她的同伴在排队,赶紧上去问:“咦,这是什么公司啊,这么多女生排队?”她的同伴回答:“这是厕所……”听到这段小插曲,杨春艳说:“我没觉得好笑,只感觉好心酸。”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汉与西安、上海、北京并称全国四大高校集中地,也是211高校的集中地。北京、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大多不愿外出;西安地处大西北;而武汉距离东南沿海相对较近,沿海地区本身高校少,所以来武汉开招聘会的沿海企业很多,也不乏国际500强企业。从每年9月起,武汉的高校几乎每天都有招聘会,招聘的高峰期则在11月及翌年3月。

  2008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比2007年增加64万,而明年将会突破600万。与此相对的,却是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小,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大,负面影响已初现端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就业办的主任朱虹,人称“中南财大就业第一人”。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七八年了。金融学院的就业率最近4年中两次名列全校第一,两次名列第二,但今年他遇到了从未想到的困难。

  金融学院08级共有12个班,由于前几年的房地产热,08级的工程管理、房地产各追加了一个班,却没想到今年形势变化这么大。去年10月20日,房地产企业就来开招聘会了,但今年到现在还没来。去年碧桂园在全国招了800名应届毕业生,中海地产也招了不少人,今年它们都不招了。中南财大在全国大学里是唯一将工程管理专业班设在财经大学内的,这个班的学生既学金融又懂房地产,往年就业率是100%,但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南财大法学院的研三学生李华峰,10月刚参加过一场武钢的招聘会。李华峰回忆说:招聘会上,武钢各部的部长都来了,态度很和蔼。他可能并没注意到这些武钢干部和蔼微笑掩饰下的忧郁。

  10月27日《长江商报》报道:在武汉科技大学110周年校庆会议论坛上,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林透露,市场萎缩,武钢的库存已达到80万吨,部分厂房已经停产检修,形势非常严峻。在前不久召开的集团会议上,武钢提出了降低成本25亿元的目标,公司内部员工称,扣工资已在广大员工中实施,有人因上个月未完成考核任务,被扣除了20%的薪水。

  10月2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近日,湖北省总工会举行了一场帮扶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招聘会。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显示,进场求职的5万人中,大学生就有3万多人,占了求职者数量一半以上。有人惊呼:大学生开始与农民工、下岗职工抢“饭碗”了!

  根据自己在招聘会的现场感受,李华峰说,涉及金融的单位会比往年减招很多人,但目前中央级部门公务员招聘人数却比往年多。他认为,是大部制改革带来了新的用人机遇,比如新成立的住房保障部等,就对理工类、金融类、土木工程类、计算机类的人才有需求。

  扩招苦果就业咽

  3年前,武汉市一家洗脚城“大唐足浴”招聘储备干部,要求应聘者的学历是本科以上。今年,在武汉一些有名气的洗脚城,人们都可以见到来自武大、华师等名校的学生在当服务员,他们有的是搞兼职,有的因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先在这里找个事做。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说:“2001年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211以上学校问题不大,教学质量有保证。有些新升格的职业技术学校、三本院校,没有独立的师资,教学跟不上。最惨的是那些穷山沟里的孩子,他们信息闭塞,以为能上大学很光荣,结果来了一看是分校……”

  据知情人介绍:湖北省某个行政级别只是科级的大学,却有几万名在校生。武汉市某大学有8所分校,“全市到处都有他们的校园”。

  朱虹认为:“我们一味追求大众教育,盲目扩张,势必忽视质量。拿欧洲高校来说,他们搞的也是大众化教育,但那是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国家8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人口基本素质没提高,大学扩这么快干啥?我认为这是鸵鸟政策:为了延缓就业压力,把年轻人都弄到大学里。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很多分校是杂牌学校,学生基本上没学什么,完全是混时间。”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说,2002年,教育部开始统计部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并向社会公布,但从2006年起停止公布了。一是有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有虚假成分;二是就业形势不好,高校压力大,就业率不佳的高校面子上过不去,对办学不利。

  虽然不再向社会公布了,但教育部对国务院有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承诺,并作为高校“一把手工程”,每年召集全国各高校的校长、书记去部里开会,同时还组织抽查。每年9月、12月,全国各高校向省、市、区教育厅上报两次就业率,但这些数字很多是有水分的。有的高校既无专职人员、专门机构来做这些工作,亦无专项资金的支持,只是应付检查。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过去法学系的学生容易就业,中南财大的法学院曾是亚洲最大的法学院,人数最多时有五六千,现在只有800多人了。因为法学院的毕业生也遇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从2001年起,全国高校整体扩招,法学院也赶了这个风潮。各高校竞相开设法学院,全国开了200多所,甚至理工科大学也开法学院,因为法学院乃文科专业,办学成本低,法学院教师可从其他学校聘请,不耽误授课。另外,2000年年初席卷全国的“法学热”使考生普遍以为学法律的就业前景好,毕业后可进公检法。

  2006年~2007年,全国法学本科生总数达到50万,每年毕业12万多人,而全国法律系本科毕业生有80%找不到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一是招聘单位需求量小,企业里只有法务部门需要,而法务部是小部门。虽然中国司法系统的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但检察院、法院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门槛高,除了学历要求外,还要求应聘者必须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每年9月下旬举行的这项考试通过率只有10%。

  从2003年开始,以往被人瞧不起的师范院校却变成了报考热门。几年前,全国师范类院校大多为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是那些农村穷孩子读不起别的大学才报的,但随着师范生就业普遍有保障,加上国家规定师范专业生可免学费,而其他专业的学费逐年上涨,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便逐年增多,将师范列为第二志愿的还基本上录不了呢。

  近几年,华中师范大学每年的毕业生75%~80%直接进了就业市场(其余20%~25%为考研、考博和出国)。在教育部公布部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2003年~2006年,华师的就业率名列全国第二。2008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华师在全省部属高校中的就业率名列第一。

  华师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说:“我们最担心的是非师范类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他们心态不稳,择业眼界高,高不成低不就。”

  融入社会为何难?

  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接受的十几年至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完成的。等到猛然要找工作了,就像一群未经训练的新兵被赶上了战场,他们不知如何拿枪,不知跟谁打仗。

  华中农大的杨春艳说:“我们从小学到高考都很懵懂,上了大学也无人点拨。我觉得80后这一代人普遍是这样的。”

  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邓琴琴,今年暑假去一家中学做实习老师。她觉得华师的教育偏向综合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其他院校强,但她当起老师来却不那么自信,因为欠缺作为一名老师的技能训练,如板书、教态等。“我们只在大三时有教学技能培训,其他两年都是专业课——我们的专业知识倒挺扎实”。

  华师就业中心的钟文锐老师承认这一点:“我们的课程大纲设计有缺陷,是以学校内部的眼光来传授知识。现在我们正在改。对去年开始招的免费师范生,我们聘请全国的中学特级教师为导师或兼职教授,从师德、教学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2007年9月起,华师还为一、二年级本科生开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为三、四年级学生开了大学生就业求职策略与指导课。这是一门公共选修课,每期10堂课,堂堂爆满。

  中南财大金融学院05级工程管理班的女生邱剑勤,经过6轮筛选,10月27日参加了宝洁公司的第七轮招聘考试。虽然应聘前途仍是“杀机暗伏”,但小邱的心情已较为平静。“我觉得找工作的目标是‘定高得中,定中得低’。很多同学找工作碰了壁,觉得很痛苦。我跟他们说,找工作不是终极目标,个人发展讲究后劲。现在你就精疲力尽了,以后怎么办? ”

  许多考生报考大学时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志愿,毕业时,往往是非大城市、大企业不去;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毕业后也都不愿回家乡。有的毕业生惧怕激烈的就业竞争,想在学校多呆两三年,等能力强了再出去,于是就选择考研。在现在的大学制度之下,本科要读四年,研究生读两至三年,但光找工作就要花费一年时间,岂不是很大的浪费?

  中南财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李华峰说:“这要因人而异。像我这样读三年研的还好。两年制的研究生,第一年的前半年有新鲜感,后半年再适应一下;第二年既要准备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每一样都是大事,处理不好,毕不了业,工作也找不着,鸡飞蛋打——这两年基本上就荒废了。”

  对于媒体上曾热炒过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极少有这种意愿。学生们普遍认为,创业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资本、人际网络、社会阅历,还得有勇气、魄力和独到的眼光,“我们出去,什么都没有,自己生存都保证不了,怎么创业?”因此,他们平时根本不想创业的事,只想找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学校开有创业课,但老师讲得也很平淡。

  “我们想先出去找工作,把自己养活了,不让父母担心,然后再想创业的事吧。因为创业不成功,父母肯定是最大的受害者……”一位中南财大的同学笑言。

  (据《南风窗》)

  上图 2008年11月20日,南京2009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爆棚。(资料图片)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