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适用房受欢迎。(资料图片) |
|
拿到社保卡的市民喜不自禁。(资料图片) | |
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人人共享。密集推出的民生保障政策增强了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的“托底”力量,改善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增强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住房保障:让中低收入者实现安居梦想
“以前上公厕都要排队,现在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有独立卫生间的新房子了!”上海彭浦新村居民王金凤谈起刚刚分到的廉租房,不禁喜上眉梢。
不久前,政府对彭浦新村这一工人新村“以旧改新”,建造了廉租房实物配租房源,使各家拥有了独立的煤卫设施,并增加了面积。王金凤说:“这是今年的大喜事!”
2008年,许多像王金凤这样住房有困难的居民实现了安居梦想。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曾列举四项措施表明政府对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更是重中之重。从2008年起,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各地开始“动真格”。上海在2007年之前只解决了两万户居民的廉租住房,今后5年则计划要解决10万户。
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强了另一类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新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已超过90万套,预计年底可达120万套。今年是近年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住房保障的大幕已经拉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说。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国家增加安排了75亿元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而在未来两年中,整个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
社保救助:让困难人群感受生活阳光
湖南长沙农民杜京原本家里就很拮据,几年来又不幸接连遭遇疾病和车祸,生活陷入困境。当地政府得知后,即上门给他办理低保手续。几百元的低保补助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
2008年,有更多像杜京这样的困难群体得到了救助:低收入者获得低保,五保户得到供养,受灾者得到救济……不单如此,政府还确保这条最低生活保障线“只涨不跌”。2008年,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1月和7月两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目前,全国平均低保标准已有208元,比去年年底增加26元。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的城市低保资金达到26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06亿元。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作为困难群众“救命钱”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在保障困难群众温饱的同时,也已全部转化为困难群众的生活消费。各级财政投入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将直接拉动消费。
最近,成都还宣布向城乡困难人群发放人均100元、总计3791万元的消费券。这种做法凸显了提高困难人群社保待遇的全面意义:提高城乡社保补助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消除困难群众的生存之忧,也将间接促进和刺激困难群众的消费需求,带动国内消费增长。
就业援助:让失业人员实现自我脱困
最近,一直“吃低保”的浦东新区居民吴玉蟾重新上岗了:她成了街道一名“道路保洁员”。这是街道为就业困难人群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促进困难人群就业,消除困难家庭“零就业”,各地政府在2008年想尽了办法。比如,陕西扣减了地震重灾区失业职工经营个体的税费;贵州加大了失业人员再创业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山东青岛扩大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范围,除“4045”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人员外,还增加了残疾人、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和失去土地人员等;江苏盐城近日还宣布将市区所有公益性岗位收归政府所有,实行统一管理,专门用来安排特困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要求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一对一”就业援助,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蒋德海表示,可以看出,为改善困难人群的生活,政府已不再限于简单的“送温暖”,而是通过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形成一种自我“造血”、自我脱困的长效机制。
基本医疗:为中低收入者看病减负
看病贵、看病难,城乡居民有同感。广西田东县农民罗连福今年患了骨癌。他说,到城里大医院看病太贵了,负担不起,幸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了他3.5万元的补偿费用。他每年交10元保险费,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报销80%的医药费。
下岗多年的上海市民陈奇患有胃炎,想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个胃镜检查,医生告诉他:“我们这里设备不行,你还是到大医院去做吧。”但陈奇知道大医院收费高,不敢去。
怎样让中低收入人群看得起病?怎样让他们避免陷入因病致贫的生活困境?2008年,完善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托底”水平,贯穿于各级政府制定民生政策的始终。
2008年10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终于浮出水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强化了政府责任和投入,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据最新消息,新医改方案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公布。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扩大内需建设,加快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也是其中重点。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我国目前正在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为实现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奠定了基础。但要实现“全覆盖”,关键还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据新华社上海1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