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安良接受采访。 |
|
本报记者 石文禹 文/图
提起沈安良,记者首先想到的是挂在老城真不同饭店的巨幅竹笔书法作品“天下第一宴”。那五个大字风骨刚劲,如雕如凿,又不失毛笔书法艺术的灵秀与洒脱。
13日下午,得知前往陕西榆林参加社会活动的沈安良先生在家乡洛阳停留,记者连忙前往拜访。
获中华“书坛五杰”桂冠
沈安良先生老家宜阳城关,在京城生活多年,依旧乡音未改。听他用浓重的洛阳话谈起近些年人生经历,让人倍感亲切。
交谈中得知,沈先生这次可谓载誉归来。由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书法大师评选活动,历时半年多终于在10月28日揭晓,被誉为“天下第一竹笔”的沈安良,凭借在书法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对弘扬中华书法艺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从全国知名书法人士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中华“书坛五杰”荣誉称号。另外4位均为中国当代书坛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分别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朱关田、旭宇、刘炳森。
说到这里,沈先生随行的工作人员拿出了荣誉证书。这本烫金的证书,应该说,沈安良先生受之无愧。40多年来,他潜心于书法艺术,独辟蹊径,大胆创新,1992年发明竹笔并获得国家专利。
近十多年来,他用手中“竹笔”参与了一系列大型书法艺术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他用一人多高的特制竹笔书写出8米巨“龙”。1999年3月,沈安良先生在天安门广场为新更换的地基石题写出10米大的“中华第一石”,被有关部门收藏。2005年4月,在上海第12届国际茶文化节上,他创作的48平方米大的“茶”字,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书法家不是“写字匠”
沈安良先生的竹笔书法,“其表俊美秀丽,其内刚劲骨硬,形似梅枝松干,状如翠竹拔节”。
他的书法涉猎行、草、隶、篆、楷之间,小似蝇头,大至81平方米巨幅,作品形式多样。前些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展时,著名书法家、书坛泰斗启功先生为其题写展标。如今,他的作品被美、日、新、韩、加、法、菲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
记者问沈安良先生竹笔书法艺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沈先生说,竹笔的独特性是一个原因,它不仅容纳了毛笔书法的所有特点,还具毛笔所不能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书法家,必须时时刻刻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书法家要能诗会文,只会抄录别人诗句不会创作的书法家,那叫‘写字匠’。”
长期以来,沈安良先生一直坚持一方面潜心研究书法艺术,一方面大量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他随身携带的书法作品集中,多幅作品为沈先生自己创作的诗歌。
20年前,沈先生萌生了以竹为题、创作百首颂竹诗的想法。到今年上半年,他的《竹德》、《竹魂》、《竹风》、《竹骨》等100首诗全部创作、书写完成,正与出版社沟通,计划明年出版发行。
欲在家乡建造书法碑林
沈安良先生出生于1957年,自幼酷爱书画。小时候就以写得一手好字闻名乡里。在宜阳城关镇文化站工作后,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用竹子做笔写出的字,别有一番情趣。于是,就潜心钻研竹笔书法。1992年,在一次全国性书画大赛中,他的竹笔书法获得了金奖,他的人生也由此改写。他放弃了在家乡稳定的生活,为了一生追求的竹笔书法艺术,只身闯荡北京。
沈安良先生说,在北京生活十多年了,但每年都要回家乡小住几次,春节一直坚持在老家过。他说“在外过年没有年味”。因为他无论走多远,也无论在外取得多大成就,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却永远也忘记不掉。这种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让沈安良先生一直想完成一个心愿,就是在家乡宜阳建造“沈安良竹笔书法碑林”。
目前,书法碑林的地址已经选好,在宜阳的香鹿山森林公园,碑林建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递交有关部门,书法作品的构思、创作、征集基本就绪。碑林计划刻录的3000块书法作品中,除沈先生的2500块竹笔书法作品外,还有当代500位书法名家的作品。
高远的志向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今天“第一竹笔”的美誉,相信“沈安良竹笔书法碑林”也会尽早建成,他的竹笔书法艺术更会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