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安县李村乡张村发现一座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该桥虽历经近200年风雨侵袭,依然坚固,堪称豫西地区单拱石桥的代表之作。(如上图)
此桥修建在流经张村的磁河之上,磁河东流在新安县磁涧镇汇入涧河。该石桥由下部的桥基和上部的桥身两部分组成。桥基建造在磁河南北两侧的坡壁上,用较规整的长方形青石修砌,桥基的中部为弓形涵洞,跨度3.5米,高2.6米。
桥面长23米、宽4.8米,由较规整的长方形条石平铺而成。桥面两侧设有护栏,栏板与栏板之间设有望柱,望柱顶部有狮子和球形石雕。栏板内侧雕刻有山水、亭台、花草、竹梅、禽兽等精美图案。
桥面西侧的浮雕刻有龙头,桥东侧的南北沟壁上筑有石砌排水沟,排水沟把村庄的积水排入沟壕,保护桥体,设计科学合理。西护栏的南北两端尚存较矮的石龙首,石龙首紧依护栏的两端望柱。它既是护栏的一部分,又增加了桥体的美观。
专家介绍,该桥为单拱石作,就地取材,坚固耐用,且桥体和部分栏板保存较好,尤其是栏板上的图案雕刻精细,内容丰富。因此,该桥对研究民间的桥涵建筑工艺和石刻工艺都有较高价值。
在桥头,横卧着一通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石碑,上书“节孝妇游孙氏建修慈石桥”字样。据该村一位70多岁的游姓老人介绍,张村游姓在清代为大户人家,相传游孙氏嫁入游家仅18天丈夫便去世,游孙氏为夫守节一生未再嫁,且孝敬老人,因此被尊称为节孝妇,该桥即由游孙氏出资兴建。
除石桥外,如今张村还有大片规划整齐、布局合理的古民居,见证着游家在鼎盛时期的辉煌。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古民居坍塌严重,亟待修复。
本报记者 张亚武 通讯员 李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