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农贸城大批待售的蔬菜。 孙利华 摄 |
|
“这是湖北的菜花,这是山东的韭菜,量足着呢。”顺着一个个大菜堆,市场工作人员小张逐一介绍。
眼下是我市蔬菜生产的淡季,但在我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中原农贸城,各种精细菜、大路菜堆积如山,完全没有一点淡季的模样。
菜贩毛伟峰刚从甘肃拉回来一大车洋葱头,“这些菜好放,卖个半个月没问题”。他告诉我们,过几天还准备去海南拉尖椒、柿椒。在中原农贸城像他这样的蔬菜经纪人有七八十人,他们从各地带回来的信息表明,国内大部分蔬菜主产区因为生产丰收而菜量充足。
淡季外地菜唱主角,不过本地菜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李楼乡太平村的史小红和同村的村民拉来一三轮车黄瓜,他告诉我们,他种的大棚黄瓜生长期特别长,一直要卖到明年6月以后,那时大田黄瓜下来,正好接上趟。据介绍,像他这样建蔬菜大棚的,太平村一共有100多个,许多大棚是今年才新发展的。
“本地菜与外地菜的比例由原来二比八,现在基本达到三比七,而且价格比往年明显低了。”市蔬菜办主任郭永林说,由于本地菜供应数量的提高,“市民今年冬天的菜篮子比去年好拎了”。
据介绍,今年我市投资500万元,在近郊发展“菜园子”,全年完成老菜田改造5155亩,新增加菜田5947亩。政府投资带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的提高,近郊农民新建了日光蔬菜温室654栋、塑料大棚1117个。
“今年‘双节’期间市民餐桌上的蔬菜大部分还靠外地调运。”郭永林表示,我市大力鼓励外地菜来洛销售,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从而弥补本地菜产量不足部分,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上蔬菜价格行情的变化。据介绍,我市要求相关各方积极为外地菜输入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和优惠政策,包括畅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等具体措施正在进一步落实当中。
本报记者 孙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