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走进家园看问题
家园问题回头看
广告
出租车防伪牌岂能转让?
瓶装液化气供应紧张?
家家有本理财经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家家有本理财经
——感受30年洛阳资本市场变迁
  本报记者 李松战 见习记者 李迎博 李砺瑾/文 崔宏远/图

  从最早的手写存折到现在的电脑操作,从拥挤的股票现场交易到现在的网上买卖,制度上的进步保证了资本市场交易的公平,第三方托管的应用保证了股票交易的安全。回首改革开放30年,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居民理财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发工资或年度结息的时候,银行最忙。在工商银行工作20余年的魏东方回忆,那时候营业员用算盘算账,通常打三四遍,确认无误后再办理手写存折,办理一笔存取款业务通常耗时将近10分钟,而现在最快用时不到1分钟。

  简陋的交易大厅,排队交易的人潮……1990年,洛阳开始有了证券交易市场。

  过了两三年,银行开始逐渐开展代发工资业务,并进行电脑操作,实现通存通兑,办理业务的效率明显提高。最早的理财产品——国债也于同期开始发行。

  从一家事业单位退休的张阿姨说:“那时候的国债大部分是代替工资直接发放给单位职工的。虽然当时利息很高,但是一般持有的时间比较长,好多人不愿意要,早早脱手卖掉了。”那时候大家对“理财”这个字眼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继续持有国债的市民都拿到了稳定的利息,银行发行的国债开始受到市民的热捧。

  2004年左右,各大银行相继在营业网点设置自动存取款机,给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现在不仅是简单的存取款,查询、交费、转账等也都可以在多媒体机上一键完成。同年,自动排号机开始在一些大的网点出现,保障了客户的交易安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家庭收入和银行储蓄利息,而是希望通过专业化的理财服务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保证自己现在拥有的财富保值增值。“理财”观念在居民经济生活中占居了重要位置。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1994年7月,洛阳市证券管理委员会(市证券委)成立,具体负责我市企业上市的组织协调工作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工作,同时承担市政府与河南证监局“合作监管”的联系职责。

  经过2001年及2004年两次机构改革,市证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在市体改委、市经贸委、市国资委内部设有机构,承担相应职责。同时,市发改委也承担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工作职责。

  2007年9月,我市成立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能之一是组织、协调和推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理财师邵卫国——

  理财已融入千家万户

  早晨刚开始营业,一位客户急急忙忙赶到工行洛阳分行白马支行理财室:“我近期急用一笔钱,可基金被套,怎么办?”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白马支行副行长邵卫国通过对客户现有的基金产品、盈亏金额及投资时间的分析,为其提供了合适的方案。

  像这样前来咨询的投资者,邵卫国最多一天能接待30位。

  2007年是基金销售最火爆的时候,众多市民挤在银行大厅外的基金收益一览表前,互相讨论,交流经验。理财师非常受欢迎。

  “理财已融入千家万户。10年前,银行营业厅一天库存3万元就够用了。现在不同了,好多人都是来办理理财业务的,忙的时候午饭都顾不上。”邵卫国说。

  股民杨建军——

  股市带给我的是收获

  1990年,洛阳一有证券市场,杨建军就关注股票。他第一次小试牛刀是在1994年,当时进场还有资金数额限制,低于2万元不开户。

  那一次他赚了4000多元,相当于一年的工资。面对如此轻易得来的财富,他脑子一热,就满仓操作,频繁操作却折了本,很快就交了“学费”。“当时洛阳证券交易所在解放路,买入股票要填1元钱一份的委托书,然后交到柜台后面的营业员手中。交易繁忙时力气大的才能挤进去。后来委托书的价格从每份1元钱降到7毛钱。”杨建军回忆说。

  转眼3年过去了,1997年年初,证券市场非常疯狂。当时人们见面的问候语是:“你买了吗?”一名卖菜的老太太买了300股,赚了钱却不知道买的是什么股票,稀里糊涂挣钱,买卖都托人。

  1999年“5·19”行情来了,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两个月过去了,杨建军的户头上已有了20万元。当时的证券交易所用混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疯狂的股民很难挤到柜台前。

  2006年年底,沉寂数年的杨建军又行动了。3个月后,账上的钱从不到2万元变成最高峰时的10万元,可早已见过大风大浪的杨建军这次及时抽了身。

  “在股市这么多年,我早已练就波澜不惊的心态,炒股心态要好,这样判断就不容易偏颇。股市带给我的收获太多了。”杨建军说。

  中国一拖集团——

  上市意味着更多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每销售100台中大型拖拉机,就有22台是一拖“东方红”。以产销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为主的中国一拖集团,被喻为中国农机行业超级航母之一。

  1997年,在内地大型国企赴港上市热潮中,一拖集团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核心资产“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在香港上市,发行3.35亿股H股,每股4.5元,成为内地唯一在香港上市的农机制造企业。

  2007年10月左右,不仅大陆股市异常火爆,香港股市也度过了最红火的时期。其间,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以来首次再融资,在香港联交所顺利完成了配股,募集资金2亿多港币。

  “当时募集资金净额约2.3亿港币(按即时外汇牌价,约合人民币2.19亿元),主要用于扩充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的产能及工艺改造等,这也是一拖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一拖股份董事会工作人员说。

  数字看变化

  至2007年年底,我市共有6家企业、7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首发及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122亿元,融资总额位居全省首位。尤其是2007年,我市共有栾川钼业、中航光电两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一拖股份实现再融资,上市企业数和融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统计,我市城市居民1995年购买有价证券人均支出11.8元,到2007年人均支出为24.35元,至2008年前三季度,购买有价证券人均支出达81.69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