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综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连 线
“让手指代替走路”
桥梁下起“野”火
弹棉花手被夹
“农家面” 慢热洛阳城
改制企业职工股股东
离职后必须退股吗?
广告
村村搭戏台
大戏连着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让手指代替走路”
——感受改革开放30年我市通信业的变迁
老邮电大楼正拆迁,新楼已拔地而起。 记者 杜武 摄(资料图片)
  “让手指代替走路。”这是西方电信业务广告中的一句名言。然而,改革开放之初,洛阳人却没有享受到“让手指代替走路”的愉悦,而是饱尝了电话难打之苦。

  如果问改革开放30年来,洛阳的哪个行业发展最快,人们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通信。如果问在经济生活中哪些行业与人们的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人们也会把通信业列入其中。

  30年前,人们联络主要靠写信,万不得已才发电报。想打长途电话,得到邮电局排长队。如今,写信已成为温馨回忆,发电报的也少多了,固定电话几乎一家一部或数部,手机、小灵通几乎人手一部,电脑也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改革开放、振兴古都的步伐刚迈出,洛阳人发现,电话十打九不通,成了摆设,通知个事情,还不如派人上门传达方便。当时有人揶揄:“洛阳出了一大怪,电话没有汽车快。”

  1989年,“电蛐蛐”(BP机)一夜之间来到人们身边,“有事CALL我”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语。

  1990年,我市邮电部门引进加拿大北方电信工业公司长途市话合一数字程控交换机。程控电话在牡丹城的落户,使洛阳成为河南省首家引进万门程控的地市局,成为洛阳市内电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92年4月,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EMX250型900MHE蜂窝状公众移动电话系统开通,以往在港片中看到的黑社会老大才有的“大哥大”终于到了洛阳。人们原以为2万多元一部的高档消费品不会有多少人使用,谁知当年年底就发展到了1171部,一期容量告满!

  1993年3月,磁卡电话开通,洛阳人又一次感受到了现代化通信的潇洒。6月30日,最后一个“摇把子”县——洛宁县实现了洛阳市话由人工到自动的历史跨越。7月,各县126寻呼台开通,山区农民也用上了BP机。

  1995年,我市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建成开通。经过10多年的发展,洛阳移动电话客户规模超过320万户。

  2001年,无线市话“小灵通”在洛阳开通放号。

  2002年,信息化主体工程中的宽带网建设任务完成,实现了光纤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大楼、十兆到用户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尽情享受着“网速如风”的便捷。

  2005年,洛阳网通率先在全省推行服务体制改革,客户不出社区甚至足不出户就可缴纳电话费,办理其他通信业务。

  2006年,我市电信部门强力实施农村信息化“五大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村村通光缆、村村通宽带、信息村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三农”信息服务链,越来越多的农民跨越信息鸿沟,分享“数字福利”。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建成了集宽带接入网、数字化交换网、高速传输网、无线市话网、多媒体数据网为一体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徐(州)郑(州)西(安)、呼(和浩特)北(海)两条国家一级通信干线会合于洛阳,这里已成为贯通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通信枢纽。

  洛阳电信业的飞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千年帝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

  市联通公司集团管线资源维护中心职工冯敏——

  过去装电话得托关系

  市联通公司集团管线资源维护中心职工冯敏,1983年复员到市邮电局工作。起初,冯敏是市邮电局装机班一名工人,班里只有七八个人,外出装电话骑的是摩托车。“那时候装个电话十分困难,从开始申请到电话开通,快的3个月,慢的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就这样还要托关系,而且价格昂贵,营业区内装部电话要3500元,区外的达到四五千元,当时一个月也只能装几十部电话。”冯敏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1990年以前,洛阳电话用户以党政机关、企业厂矿和个体户为主。那时,家里装部电话,比现在家里买部汽车还稀罕,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冯敏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程控交换机的引进,电信发展迈上“高速路”。1995年到1999年,他们装机班一天就要装七八十部电话,装机费降到2400元左右。1999年以后,装机费降到450元左右。如今装机工料费、手续费加起来仅有158元,其中的150元还被作为预存话费,实际只有8元钱。

  “过去,装部电话得排长队、托关系;如今,新楼房刚落成,电话线就进了家门。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电信业变迁的一个缩影。”冯敏说。

  市联通公司宽带产品应用中心工程师叶建政——

  64K电脑价值3万元

  市联通公司宽带产品应用中心工程师叶建政,1984年复员到市邮电局工作。1987年,省邮电局给我市配发了一台286计算机,没有硬盘,内存只有64K,价值近3万元,主要用于科研革新,当时在电报科工作的叶建政成为这台计算机的“主人”。

  叶建政回忆,当时计算机在邮电局是高档设备。1988年,省邮电局又给市邮电局配发了一台电脑,局里放到哪里都不放心,最后不用时就锁进机要档案室里。

  1990年,市邮电局分来一名研究生,叶建政喜出望外,把这名研究生“挖”到自己身边当助手。这名研究生走进叶建政工作室的第一句话差点没有让他晕倒:“噫,这就是电脑呀!”原来,这是这名研究生第一次见到电脑。

  “如今,就连小学生都会上网查资料。”谈起网络的发展,叶建政感慨万端。

  叶建政介绍,1997年10月互联网服务正式走进我市,当时采用拨号163接入郑州机房的方式上网,我市只有17家用户,以科研院所为主,个人用户只有2家。2000年年底宽带走进我市。目前,我市注册宽带用户达到20多万户。

  残疾女青年王双女——

  网络让我感到浓浓的爱

  “让手指代替走路。”这方面,高新区辛店镇寺沟村女青年王双女有着更深的体会。

  30多岁的王双女是名残疾人,16年前因意外伤害不得不与轮椅为伴。后来,她臀部生了褥疮,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成为骨髓炎。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她最终决定放弃治疗。

  自幼酷爱文学的王双女对丈夫说:“趁现在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要写点东西,一是圆我的文学梦,二是用文字的形式给儿子‘留’一个妈妈。”

  买不起书,到图书馆看书又太不方便,王双女希望买台电脑,上网看书。丈夫开始不同意,不是不愿意,而是实在拿不出钱。经过王双女好说歹说,丈夫于去年10月借钱买回一台旧电脑,安装了宽带。

  通过网络,王双女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很多知识。去年11月起,她在网上开博客,写文章。很多素不相识的网友给她留言。网友们的鼓励成为王双女写作的动力,她开始尝试写作小说《人生没有残疾》。这时她的骨髓炎已很严重了,医生让她尽快治疗,可医疗费要5万元左右。最终,王双女再次选择放弃治疗。

  她在博客里写下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网友们看出了她的痛苦,纷纷劝她不要放弃治疗……一个公益博客“玲子的世界”为她筹划了一次网上爱心募捐拍卖活动,很多好心人给王双女捐款捐物。

  “有人说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一切都是虚假的,可我在网络里却看到了真情”。王双女说,是网络让她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感受到了人间无私的大爱。

  数字看变化

  1981年,全市实装固定电话话机3428部。至2008年11月底,洛阳联通固定电话用户107万户、小灵通48万户。

  1997年,我市仅有互联网拨号用户222户。2008年11月底,洛阳联通宽带用户28万户。

  1992年4月,我市开通公众移动电话系统,年底发展到1171户。目前,洛阳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20万户。截至2007年12月31日,洛阳移动与231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并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187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漫游业务,国际短信通达1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2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4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运营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