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濒临破产到重新成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中信重工仅仅用了4年时间,业界称为“中信重工现象”。12月24日、25日,《人民日报》分别以《“高”处可避寒》、《“低”处莫等闲》为题,分上、下两篇连续报道了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信重工现象”。本报今起分两次转发这两篇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走进位于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有设备开足马力,工人节假日都在加班。“多干活多挣钱,没感觉到金融危机对我们有多大影响。”重型机器厂数控龙门镗铣床机长谭志强自信地说。
是什么让工人如此自信?“中信重工现象”吸引记者一探究竟。
寒风吹不走订单
年末岁尾是中信重工谈判团队最忙碌的季节。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造访,或洽谈合作,或签订合同。尽管经济严冬中寒风阵阵,但中信重工市场营销暖风扑面。
11月24日,安徽海螺集团董事长率集团10余名高管访问中信重工,双方就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水泥领域万吨线、5000吨线主机设备上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12月2日,神华国贸董事长邵俊杰在见证了褐煤提质辊压成型技术成果后,双方就尽快建成2000万吨级/年褐煤开发项目产业化确定时间表。
12月9日,美国铁姆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访问中信重工,与中信重工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同一天,神华集团宁夏煤业公司也与中信重工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据介绍,中信重工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0年,现有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他们来讲只是“打了个喷嚏”,160多亿元订单中只出现4亿多元的“暂缓”执行,而在12月生效的新订单就有10亿多元。
转机一现抓住“高端战略”
就在4年前,中信重工还是一派凋敝景象。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堪称元老级国有企业。1996年至2003年中信重工举步维艰,职工曾累计19个月发不出工资。
2004年初,中信集团果断调整了中信重工领导班子。任沁新领头的新一任公司领导班子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大胆进行战略结构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进转移,由主机制造向工程总承包转移,从以建材为主向在煤炭、冶金、水泥、建材、有色、电力等行业多元化均衡发展转移。
他们首先开展的是大规模的技改,这次技改没有在低水平上进行数量的扩张,而是力图以高端战略赢得“云层之上”的竞争优势。中信重工的企业文化体系中这样描述“云层之上”理论:海拔高度超过云层,在人们眼中不过几座山峰而已,但你只要紧盯这几座山峰,你就会永远位居全球市场竞争的第一方阵。中信重工“高端战略”即: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赢取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
为实施这一战略,中信重工整合企业内外科研力量,建成了一支拥有700多人的科研技术团队,调动技术人员进行高密度攻关,并依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迅速占领矿山、水泥、冶金三大行业装备的高端市场。中信重工获得和已被受理的专利技术达100多项,新产品近几年的年平均贡献率达60%以上。
技改“网”住高端客户
“只有拥有别人没有的装备,才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活”,这是中信重工的技改原则。瑞士玛格重型梳齿机全世界只有3台,2005年中信重工克服重重困难,从美国引入了其中的一台。近几年,中信重工购置安装的60余台(套)大型数控机床,均具有世界和国内最大规格和先进水平。
矿井提升机是任何矿山都离不了的“咽喉设备”,近年来,中信重工提升机关键技术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大型提升机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今年7月,中信重工为世界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直接供货的大型洗矿机研制成功,这是该公司直接在华采购的第一单机械设备。与此同时,中信重工目前正在加紧赶制10米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这一项目将使我国跃上世界磨机技术发展巅峰。
12月14日至15日,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13米大型动力头竖井钻机、LGMS4624矿渣立磨、φ8×2.8米自磨机三项产品通过鉴定,综合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凭借上述优势,中信重工网罗了一批高端客户。中信重工先后与世界三大矿业装备工程公司——美国美卓矿机、美国福勒、芬兰奥托昆普,世界三大水泥装备工程公司——丹麦史密斯、德国洪堡、日本宇部建立和加深了合作关系,并与世界五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法基、瑞士豪西姆、墨西哥康麦克斯、德国海德堡、意大利水泥集团结成合作伙伴。同时,中信重工还在韩国、南非、印尼及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主导产品代理商,建起了国际市场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