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盘点2008八大亮点(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盘点2008八大亮点(上)
  编者按 2008,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2008,我们经历了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迸发了圣火传递、北京奥运的激情;迎来了洛阳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

  回眸2008,洛阳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设稳步进行、城市建设热火朝天;回眸2008,洛阳人有太多的喜怒哀乐;回眸2008,数不清的普通河洛儿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默默奉献。

  本报今起为您盘点2008年八大亮点、八大热点、八大星点。现在,让我们一起转身,将目光暂时停留在2008。

  沼气服务明星村:

  展示新农村雏形

  【回放】沼气点亮新生活

用沼液浇地产量提高。记者 梅占国 摄

  沼气服务明星村是今年沼气建设出现的新名词,也是我市沼气建设、服务并重的标志。

  仅仅7个多月,沼气服务明星村从无到有,发展到20个,成为带动农民建设沼气热潮的催化剂,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雏形。

  偃师市邙岭乡古路沟村408户,95%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小型户用沼气,380多座沼气池全部发挥作用。

  如今农村家庭散养牲畜的越来越少,多数家庭的劳力都外出务工,因此购买粪源、定期出料、维修设施等让很多农户为难。4月,在市农业局扶持下,古路沟村购置了沼气出渣车,健全沼气服务组织,实行“全托”服务,200多户村民加入服务协会。

  根据村里的户用沼气“全托”服务协议,沼气服务协会作为甲方,为乙方沼气用户每月有偿提供进料、出料、维修等服务,每月每户收取25元费用,4名协会技术员专门登门服务。

  村民阎明周说起沼气笑逐颜开。他家2006年5月开始用沼气,以前都是自己骑三轮车去养殖场拉粪,平均每个月去两次,又脏又累。出渣还得找人,算下来,平均一个月得花20多元。几个月前他家加入“全托”服务,一个月掏25元,啥也不用操心。出渣时,服务协会负责把沼液拉到各家田里。他家里种了3.2亩地,用沼液当肥料不用再购买尿素、碳铵,一年可节省280多元。

  阎明周家的厨房专门铺了地板砖,墙上镶了瓷砖,跟城里没有区别。淋浴房的沼气热水器水量很大,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服务员席宏远说,村里有3个养殖小区、70多家养殖户。沼气服务协会已经和养殖户签订了协议,协会统一购买养殖户的粪源专门提供给村里沼气用户。进入12月,沼气“全托”服务已经涵盖全村。

  【链接】上千村庄初具新农村雏形

  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截至今年底,经过两年多的集中整治,我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雏形初具。

  25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对6744户2.6849万人实施搬迁式扶贫;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31万,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5.7万。

  制定了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3年规划,2008年使第一批1300个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以实施“村村整治千村达标百村示范”工程为切入点,从“三清七集中”,开展村村整治工作,目前已建成市级示范村300个、重点整治村600个。

  2006年4月至今,全市出动劳力近500万人次、车辆近70万台次,清运垃圾500多万立方米、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设施250多万米、村内空地绿化180多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5万个、建垃圾填埋场所4200多个、硬化通组通户道路8000多公里。

  全市已建成乡级便民服务中心8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781个。通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小病不出村、购物进超市、休闲有广场、娱乐有场所。

  本报记者 王继辉

  

  【评点】张毅: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

  市农村能源开发工作站站长张毅说,2008年全市新建沼气池10.3万座,全市沼气池总数达到了45万座,36%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基本实现了沼气进万家。

  张毅说,沼气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用沼气做饭、洗浴,改善了生活环境;用沼液浇菜灌果,产量提高15%到20%,改善了生产环境;家畜粪便得到了有效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使用沼气每户可年节约煤1.5吨,还可节约化肥等肥料。

  洛阳南站:

  城建跨越发展助推器

  【回放】洛阳南站筑起新区发展火车头

洛阳南站效果图。记者 梅占国 摄

  12月8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洛阳南站工程奠基,2009年9月底建成。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家为缓解陇海铁路交通压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点工程。规划的洛阳南站位于洛宜铁路以南,龙门石窟保护区以北,东距龙门大道1.2公里,西距王城大道1.25公里,北距市政府2.5公里。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对缩短西北、川渝地区与中南、华东地区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密切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快速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洛阳南站站房总投资4.46亿元,站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站台雨棚覆盖面积3.9万平方米,站内设正线2条、到发线6条,高峰每小时旅客发送量4000人次,与洛阳站、洛阳东站共同组成高速、普速相互配合的铁路旅客运输格局。远期将适时与焦柳铁路连通,实现高速列车四个方向的全方位覆盖。

  洛阳南站是一座现代化、高标准的高速铁路客站,建成后与即将成形的高速铁路网一起,将实现与北京、上海、郑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的4小时对接,大大缩短时空距离,对洛阳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员交流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扩大洛阳运输能力、优化客运结构、改善出行交通,同时对扩大我市对外交流通道、推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洛阳南站最初设计为传统的客运小站。市委、市政府认为,这一设计方案显然与洛阳城市发展水平不相称,不仅满足不了洛阳的客运需求,而且与新区现代化的气息也不谐调。经过相关部门论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建议扩大站房规模。经过省、市领导的多次沟通和协调,铁道部原则同意扩大洛阳南站建设规模。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多次组织专家对洛阳铁路枢纽客运需求量及洛阳南站客运需求量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出洛阳南站最多聚集人数不少于每小时5000人,站房面积不小于3万平方米的结论。

  2007年8月6日,铁道部在北京专门组织召开了郑西客运专线洛阳南站站房设计方案评审会。

  2007年12月,站房设计方案经过修改完善,最终确定站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按照最终设计,洛阳南站站房面积将比现在的洛阳火车站大1万平方米左右,将是我市最大的火车站。

  【链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08年,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新区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封顶,华山路、衡山路改建工程竣工,洛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瀛洲大桥、瀛洲北路、西苑桥改扩建工程及客运南站周边长兴路、厚载门街、兴洛东街、兴洛西街工程等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本报记者 刘爱国 实习生 杨术磊

  

  

  【评点】马国林:推动了洛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市规划局副局长马国林说,洛阳南站的开工建设是洛阳铁路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洛阳人民的一大喜事!从洛阳到郑州只要40分钟左右,到西安不到两个小时,而且每10分钟就会有一班车,就像乘坐公交车一样方便快捷。

  他说,洛阳南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洛阳运输能力、优化客运结构、改善出行交通,同时对扩大我市对外交流通道、推动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圣火传递:

  奥运残奥精神耀古都

  【回放】圣火点燃洛阳人的激情

奥运圣火在洛阳传递。记者 曾宪平 摄

  7月27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广场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8时10分,圣火护卫队员从火种灯中引出圣火,点燃洛阳传递的第一支祥云火炬,圣火使者、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运行保障指挥吕实珉将火炬交给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在热烈的掌声和激昂的乐曲声中,陈全国高举火炬向全场展示。随后,陈全国将火炬交给了首棒火炬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洛阳籍著名书法家张海,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洛阳传递活动正式开始。

  全长6.9公里的火炬传递道路两旁,数万观众喜迎圣火到来,沿途是旗帜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奥运加油!中国加油!洛阳加油!”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洛阳电视台、洛阳人民广播电台同步直播了火炬传递的盛况,向五湖四海传递出洛阳人民奉献奥运、建设洛阳的强劲讯息。

  全国各地媒体盛赞奥运火炬在洛圆满传递。新华社及时播发文字和图片电稿,从不同侧面反映我市人民喜迎圣火的热情,展示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现代城市环境等。“沉睡的隋唐城遗址,见证了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明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再次‘握手’”、“开放的洛阳在中西文明的共同滋养中不断发展”、“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辉映着见证并承载了近2000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千年帝都”……新华社稿件华美而朴实的话语,让世人感受到洛阳的超凡魅力;《人民日报》刊发《千年古都起祥云 牡丹花城燃激情》,高度概括报道奥运圣火在我市的传递,并刊发对我市首棒火炬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专访稿件;《河南日报》不仅在1版突出位置刊发题为《北京奥运圣火在洛阳成功传递》的消息,而且在7版几乎整版刊发相关报道。

  残奥圣火传递活动同样精彩。

  9月4日,象征着和谐友爱、自强不息的残奥会圣火,踏着中华文明的足迹来到了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并由此进入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北京。精美的雕像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钟灵毓秀的龙门山色尽收眼底。8时10分,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风景区拉开帷幕,传递从东山礼佛台开始,经过漫水桥、西山石窟南门、奉先寺、西山石窟北门,最后到达龙门标志石广场,最后一棒火炬手刘峥伟点燃了圣火盆。

  【链接】两次传递精神永存

  2008年7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古都洛阳进行,传递距离为6.9公里,传递路线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向南经王城大道至王城大道古城路口,向东经古城路至古城路厚载门街口,向南经厚载门街至厚载门街开元大道口,向西经开元大道至新区体育中心体育馆。张海、乔文娟、李金豹等208名火炬手参加传递,54名护跑手参与传递,每名火炬手平均传递33.2米。

  9月4日,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我市进行,传递距离为2.8公里,全部在龙门石窟风景区内进行。朱宏艳、刘峥伟等65名火炬手参加传递,每名火炬手平均传递43米。

  本报记者 李银刚

  【评点】崔西武:圣火传递意义非凡

  “奥运圣火在洛阳成功传递,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圣火虽然已经熄灭,但奥运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洛阳人民的心中。”市体育局副局长崔西武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均在洛阳举行了火炬传递活动,充分显示出洛阳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影响。”

  崔西武说,两次火炬传递把洛阳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城市风光、良好的精神面貌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火炬传递大大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奥运、建设家乡的奉献精神;火炬传递还为我市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为将来更多更好地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农民救援队:

  增色抗震英雄谱

  【回放】灾区最牛救援队

  24名洛阳汉子手拉手坚守抗震一线。记者 陈占举 摄

  他们自筹经费、自带灾区急需的大型机械,行程1000多公里,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

  他们与灾区人民并肩作战,成功救出幸存者11名,抢修道路20多公里;

  他们被灾区群众称为“不要命的河南汉子”,被网友称为汶川地震灾区“最牛的救援队”;

  他们是来自洛阳的一群普通农民工——24位来自偃师市顾县镇的热血汉子用坚毅、忠勇、善良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今年5月初,59岁的洛阳强辉土石方建筑公司董事长李顺卿正带着一帮家乡子弟,在贵州省清镇市从事铅锌矿的勘探开采工作。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李顺卿看到电视上不停播放着灾区遍地倒塌的房屋、损毁的道路和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孩子,辗转难眠。

  13日一大早,李顺卿就召集跟随自己来黔的33名农民工说:“我已经决定到震区去救灾,大家愿意去的就举手!”

  话音刚落,33条汉子齐刷刷地举起了手说:“我们愿意去!”李顺卿最后决定9人留守,其余24人全部奔赴灾区。

  5月14日2时30分,李顺卿带着筹集的50万元资金和10多台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等大型设备,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经过20个小时1000多公里的冒雨疾驶,这支全部由洛阳农民工组成的特殊救援队终于在14日22时40分进入都江堰。一到目的地,大家顾不上休整,设备一卸完就赶快投入到搜救被埋人员的工作中。

  5月22日,洛阳农民工救援队转战同属重灾区的什邡市蓥华镇。从当天凌晨2时到达救灾现场到次日下午,救援队的10多台大型抢险设备一刻没有停下过。

  洛阳农民工救援队在抗震救灾一线全力战斗,用热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之歌。

  从灾区归来后,这支救援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群体”荣誉称号,李顺卿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并同时入选本年度“感动中原”、“感动洛阳”十大人物评选名单。

  【链接】古都涌现支援灾区热潮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社会各界都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驻洛71282部队、96251部队、96531部队、95827部队及洛阳市武警支队、消防支队、150医院等所属1万多名官兵,按照上级指令迅速组织起来,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6月18日4时45分,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士官武文斌因过度劳累,牺牲在抗震救灾一线。

  我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广大市民包括众多残疾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踊跃为灾区捐款,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月,全市爱心捐款就超亿元。  本报记者 邓超

  

  【评点】张志杰:展示了洛阳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看到洛阳农民工救援队的相关报道后,远在北京的洛阳老乡、原中组部党政外事港澳台部门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张志杰称赞他们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计名利得失,不讲价钱条件,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展示了洛阳人勤劳勇敢、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网友们称赞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所有河南人的骄傲。

  版式 李银刚     压题图片 曾宪平